竟敢如此!”他万万没想到,杨素父子竟敢在这关键时刻背叛他,在背后捅他一刀。他心中的愤怒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越烧越旺,恨不得立刻将杨素父子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而此时的杨素在朝中也趁机发难。他联合几位大臣,在朝堂上指责杨广指挥不当,导致隋军陷入困境。他言辞犀利,句句直击要害,将杨广的战略决策批驳得一无是处。朝堂上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对这场君臣之间的冲突感到震惊。杨广与杨素之间的矛盾愈发不可收拾,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犹如两头争斗的雄狮,都想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占据上风。
隋朝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愈发混乱。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杨广,他们多是一些新晋官员,渴望通过支持皇帝,获得晋升的机会,同时也希望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一派支持杨素,多是些追随他多年的老将旧臣,他们在朝堂上以杨素马首是瞻,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与势力,不断对杨广的决策提出质疑与反对。两派之间的斗争,从朝堂上的激烈辩论,逐渐延伸到了宫廷内外的各个角落,明争暗斗,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战场上,隋军因粮草短缺和内部矛盾,节节败退。士兵们无心恋战,防线被高句丽军队一点点撕开。而高句丽军队则趁机反击,士气大振,隋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原本的进攻态势彻底扭转,隋军不得不转为防守,苦苦支撑。
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天下百姓也深受其害。为了支持这场战事,朝廷加大了赋税,百姓们苦不堪言。沉重的赋税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各地纷纷爆发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却如同星星之火,预示着隋朝即将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只待一个契机,便会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开来。
在民间的一座小镇上,一位名叫李逸的年轻书生正在家中读书。他听闻了朝廷的变故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忧虑万分。他虽为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心怀天下,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这天下,怕是要变了……”李逸望着窗外的夜空,喃喃自语道。夜空中繁星点点,却无法照亮他心中的迷茫与担忧。
此时的隋朝,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而杨广与杨素之间的矛盾,就如同这场暴风雨的中心,正不断向外扩散,将整个隋朝拖入了无尽的深渊。
随着杨素与杨广争斗的日益激烈,朝中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支持杨素的大臣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