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到安全范围,土壤中的璇玑玉微粒正在修复被污染的土地。
小林指着地陷中冒出的嫩芽:“检测显示,这些植物能吸收电磁辐射。”远处的科研团队里,激进派的女人正用激光扫描磁核,她的仿生眼已关闭蓝光投影,露出原本的褐色瞳孔,“徐光启的日记里说,磁核不是武器,是地球的‘电磁调节器’。”
赵莽望着基座上的磁核,接缝处的纹路组成完整的太极图,阴鱼眼嵌着明代铜钱,阳鱼眼镶着现代芯片。阳光穿过能量罩,在地面投射出63.4度的光斑,照亮徐光启刻在玉上的字:“天工开物,非为独霸,乃为共生。”
地陷边缘的新草在微风中摇曳,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双重光轨——明代的璇玑玉纹与现代的量子轨迹,在63.4度的夹角中交织成网。赵莽关掉探测仪,任由晨光洒在脸上,他知道王恭厂的时空回响从未消失,只是化作守护平衡的能量,提醒每个时代:真正的智慧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它和谐共生。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他们正围着能量罩观察悬浮的金属片,像在看一场神奇的魔术。赵莽想起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物以威不如留道以衡。”或许这才是磁核真正的秘密——不是毁灭的钥匙,而是平衡的教科书。
朱砂密图
赵莽的防磁手套在铜匣表面留下淡淡的白痕,匣盖内侧的朱砂涂层在探测仪的紫外线下如活物般流转,红圈标注的王恭厂位置正渗出细密的光点,沿着三条线向北京、南京、伦敦三个方向蔓延。他突然想起林夏团队的报告: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哈雷星图边缘,有处无法解析的红色污渍,成分与明代朱砂完全一致。
“是能量轨迹。”赵莽用激光笔沿着光点组成的线条移动,“朱砂里掺了磁粉,在强磁场下显形。”铜匣的木质内衬突然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在蓝光照射下,纤维中浮现出极细的金属丝,与现代量子传导材料的结构惊人相似。
小林举着放大镜凑近匣盖:“这地图是动态的!”伦敦方向的光点正在缓慢移动,最终停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与哈雷星图的经纬度标记完全吻合。“徐光启在四百年前就规划好了跨洋坐标。”他的声音发颤,“这不是地图,是时空定位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西洋馆的星图锁
铜匣底层的暗格里,藏着半张《崇祯历书》残页,徐光启用朱笔写着:“西洋馆穹顶藏‘天锁’,需以泰西星图启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