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下开始流动,显露出《天工开物》“舟车篇”的造船秘方:“以璇玑玉末和桐油,可防磁蚀。”赵莽突然想起王恭厂遗址出土的船钉,表面的氧化层下,正是这种玉脂涂层。
小林在船坞的夯土里发现了铜匣的另一半,匣内的《农政全书》残页上,徐光启用朱笔标注着:“龙江坞藏‘水衡’,可定天锁之基。”当两块铜匣合二为一时,朱砂绘制的长江入海口地图突然发光,与现代卫星地图的海岸线重合度92%——明代的测绘精度竟达到如此水平。
激进派的无人机群突然掠过江面,女人的全息投影出现在半空:“水衡是天锁的底座,毁掉它,整个装置就会失效。”她的能量束击中船坞,淤泥中突然冒出大量明代瓷器碎片,拼合后是只青花罗盘,指针始终指向璇玑玉的埋藏点。
赵莽将两块璇玑玉按水纹的角度排列,船坞的积水突然形成漩涡,与王恭厂地陷的蓝光漩涡产生共振。他终于理清脉络:天锁由“星衡”(北京星图)、“水衡”(南京船坞)、“火衡”(王恭厂火药)组成,分别对应天、地、人三才,1626年的爆炸是火衡失控导致的失衡。
三、王恭厂的火药记
地陷中心的晶体突然发出蜂鸣,与北京、南京的璇玑玉形成能量三角。赵莽将最后一块璇玑玉嵌入晶体,蓝光漩涡中浮现出王恭厂爆炸的慢镜头:徐光启在火光中调整天锁的角度,让利玛窦的助手带走核心数据,自己则抱着火药桶冲向失控的玉阵。
“原来爆炸是可控的缓冲。”小林盯着探测仪上的能量曲线,“徐光启用局部爆炸稳定了天锁的能量释放,否则整个华北平原都会被磁暴摧毁。”残页角落的小字在蓝光中显形:“火衡需以142.1克璇玑玉配火药,多则崩,少则滞。”
女人的仿生眼突然播放出段被屏蔽的记忆:她的祖先安德烈神父当年偷偷增加了玉粉的用量,导致天锁失衡。“我们一直活在谎言里。”她扔掉能量枪,璇玑玉从仿生眼中滚落,与三块天锁组成完整的六芒星,“平衡才是天锁的真谛。”
当六芒星的光芒达到顶峰时,赵莽的探测仪显示全球的磁异常已完全消退。王恭厂地陷的蓝光漩涡化作透明的能量罩,将三块璇玑玉温柔包裹,玉面同时浮现出徐光启与利玛窦的签名,用中文与拉丁文共同写着:“天道无偏,东西共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天锁新解
三个月后,赵莽站在国家博物馆的“天锁展区”,三块璇玑玉在特制的磁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