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去滋养大地,而不是撕裂它。”他突然注意到每条支流的转折点,角度都是360度的约数,与浑天仪齿轮的咬合角度一致,“这才是齿轮的智慧,不是硬碰硬,是用弧度化解冲击力。”
理事会的追兵在六芒星光柱外徒劳地射击,红光撞上光柱的瞬间,会自动转化为蓝光,成为防御网的能量。林夏看着女人残存的身影在光外挣扎,她的银灰色制服上,“全球防御理事会”的徽记正在剥落,露出下面的圣殿骑士团十字——这个曾象征守护的符号,此刻沾满了篡改的痕迹。
“真正的文明碰撞,是齿轮的咬合,不是铁锤的撞击。”林夏的声音在光柱中回荡,她将重组的璇玑玉举过头顶,玉盘投射出的星图里,1421年的宝船航线与1712年的彗星轨道正在齿轮状的轨道上同步转动,“郑和的星轨给了哈雷灵感,哈雷的计算完善了郑和的牵星术,就像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彼此借力才能走远。”
全息投影中,南京地陷区的能量柱彻底没入地心,地陷形成的漏斗状坑洞开始收缩,边缘长出的新绿越来越密。陈默调出地质监测数据,地陷区的磁场强度已恢复至50微特斯拉的正常水平,而地心岩浆房的温度上升了0.3摄氏度,正好是维持地壳稳定的最佳增量——这是哈雷在浑天仪齿轮上标注的“能量转化比”,狂暴的纠缠能量最终变成了滋养大地的热量。
女人的最后一发能量弹击中光柱,却在接触点化作只发光的蝴蝶,顺着星轨飞向南京。林夏认出那是璇玑玉的能量形态,在完全重组后,破坏性的能量会自动转化为生命能量。“你们守护的从来不是文明,是偏见。”她看着女人瘫坐在废墟里,“以为东方的星轨与西方的星图只能对立,却不知道齿轮的伟大,在于能让不同的齿牙共同推动机器运转。”
重组的璇玑玉突然投射出段新的影像,不再是哈雷与郑和的虚影,而是无数张重叠的脸:明代的航海士在记录星象,18世纪的天文学家在绘制星图,现代的科学家在调试量子计算机。他们的手中都握着同一份能量公式,只是书写的语言不同,就像浑天仪的齿轮,材质各异,转动的方向却始终一致。
“看这个咬合点。”林夏指着玉盘上太极图的阴阳交界线,那里刻着极小的希伯来字母“???????”(Shalom,和平)与汉字“和”,两个词的笔画在交界处相互缠绕,“这才是碰撞的终点——不是谁吃掉谁,是在咬合处生出新的力量,就像两种金属熔铸成合金,硬度超过任何一种单独的金属。”
陈默的电子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3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