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发现这份副本,用三十年验证其中的星轨数据。“他们用了三百年接力!”林夏的声音在爆炸中震颤,丝绸边缘的水渍,经检测是马六甲海峡与泰晤士河的水混合而成。
浑天仪的龙首突然垂下,将璇玑玉碎片全部吐出。林夏接住碎片时,发现每块玉的内侧都刻着半句话,拼起来是“海为地之脉,星为天之路,脉路相通,方为永恒”。这是郑和的航海日志结语,而哈雷在皇家学会的记录里,用拉丁文写了相同的意思:“Oceanus est vena terrae, stellae viae caeli, coniunctae aeternae sunt.”
当地窖的穹顶塌落时,六芒星光柱将林夏与陈默包裹其中。下落的石块在光柱外化为齑粉,而虚影中的郑和与哈雷仍在续写公式,他们的笔迹在时空中渐渐融合,分不清哪笔是中文,哪笔是拉丁文。女人的身影在烟尘中倒下,最后看到的,是两张不同的星图在蓝光中彻底重叠,像两页被粘在一起的历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光柱消散时,地窖已沦为废墟。林夏摊开手心,璇玑玉碎片拼成的完整玉盘上,郑和的宝船与哈雷的彗星正在同片星空下航行。陈默的电子屏收到全球量子网络的提示:所有被篡改的参数已自动修正,修正日志的签名处,同时显示着两个名字——郑和,哈雷。
走出三一学院时,暮色中的剑桥像幅未干的画。林夏将玉盘贴在胸口,能感受到两串跨越时空的心跳在共振。她知道,追兵永远不懂,东方与西方从不是对手,是智慧长河的两岸,左岸的星轨与右岸的航迹,最终会在入海口汇成同片海洋,就像哈雷与郑和的虚影,在历史的褶皱里相遇时,从没想过征服,只想完成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接力,把平衡的密码,交给下一个能看懂星图的人。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地窖废墟里,林夏将两块璇玑玉碎片对准蓝光。当玉面的太极阴阳鱼完全咬合时,南京地陷区的实时画面在全息投影中剧烈晃动——喷涌的能量柱突然以142.1度角转向,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顺着重组的星轨钻入地壳深处。地陷边缘的土壤不再塌陷,反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隆起,露出下面的磁铁矿层,像大地终于露出了坚固的骨骼。
“看能量流动的轨迹。”陈默放大投影,能量柱在地下分成十二条支流,与《郑和航海图》的十二条航线完全重合,最终汇入地心的岩浆房,“就像十二条灌溉渠,把狂暴的能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2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