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子网络,屏幕上弹出哈雷藏在彗尾里的最后信息:“航海的真谛不是抵达最远的地方,是知道该在何处转弯。”
高倍扫描仪缓缓关闭,哈雷绘制的彗星在屏幕上完整呈现,彗尾的光带像条温柔的航线,指引着纠缠态安全退离。林夏望着窗外的剑桥夜空,想象着郑和宝船的龙骨切开海浪的弧度,与三百年后解缠的角度完美重合——原来跨越时空的智慧从不需要复杂的公式,只需像航海者那样,懂得在正确的角度转弯,在安全的距离停步,让所有纠缠的力量,都能找到温和的归宿。
陈默的电子屏显示南京地陷区的磁场正在恢复正常,那些被纠缠激活的璇玑玉,此刻像沉睡的珍珠,安静地躺在明故宫的地基下。林夏知道,这场跨越六个世纪的对话还会继续,就像彗尾永远跟随着彗星,古老的智慧永远滋养着新的发现,在公里的安全线内,诉说着平衡与退让的永恒真理。
理事会的能量武器击中扫描台时,蓝光在剑桥大学档案馆炸开,羊皮纸的碎片像受惊的蝶群纷飞。林夏的指尖最后一次按在量子计算机的回车键上,解缠公式的数据流顺着青铜权杖的蓝光冲上穹顶,全息投影中的彗星轨道突然以142.1度角反向延伸,像条突然掉头的河流。
被篡改的曲率参数在逆流中噼啪作响,像阳光下消融的冰雪。哈雷绘制的彗尾开始重组,淡金色光带里的“更数”标记连成线,与《郑和航海图》的星轨坐标精准对接——那些曾被欧洲学者批注为“蛮夷航海涂鸦”的红点,此刻亮起蓝光,在南京地陷区的全息模型上组成十二边形防御网,每个顶点都对应着1421年宝船的锚地遗址。
“防御网在吸收纠缠能量!”陈默的电子屏上,南京地陷区的能量读数正以每秒3单位的速度下降。防御网的每个顶点都伸出条光带,像宝船抛出的缆绳,将狂暴的纠缠能量导向青藏高原的无人区——那里的地磁场强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倍,正是哈雷在彗尾光带里标注的“能量沉淀池”。
能量武器的第二发击中青铜权杖,杖头的石榴石迸出星火。林夏看着全息投影中防御网的某条边突然变暗——南京明故宫遗址对应的顶点能量不足,这是被激进派破坏的“第三片鳞甲”。她迅速调出《郑和航海图》的“补位航线”,将福建长乐港的锚地坐标输入系统,暗边立刻重新亮起,防御网恢复完整。
“他们说对了一件事。”林夏的声音在能量爆炸的轰鸣中异常清晰,她指着防御网中心的光点,那里是郑和宝船的主锚地坐标,与牛顿六芒星阵的地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