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到10^{-6}s的回应时间,仿佛是外星文明对地球科技的一次无声嘲讽,又或是一场跨越星系的精密算计。
第十四章:基因遗产
实验室的冷光灯在培养舱上投下幽蓝的光晕,林微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全息投影的基因图谱上。遣明使干细胞的染色体链在量子显微镜下缓缓展开,那些本应属于人类的双螺旋结构间,突兀地穿插着排列规则的外星基因片段,如同嵌入精密钟表的异物齿轮。
“看这个!”助手将比对数据甩向空中,人类标准基因图谱与干细胞序列的差异处泛着刺目的红光,“端粒结构完全不同,他们的染色体末端不是重复序列,而是类似光子晶体的六边形晶格!”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外星基因片段正在自主复制,以某种超越孟德尔定律的方式重组细胞功能。
线粒体测序结果让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正常人类线粒体的突变率约为10^{-8}-10^{-7}/bp/yr,而这些干细胞的μ=2.7×10^{-8}/bp/yr——看似微小的数值差异,却意味着其基因变异速度是人类的数倍,且变异方向呈现出明确的目的性。“这不是自然进化,”林微的声音带着震颤,“这些线粒体在主动改写生物代谢模式,就像......像被预设了程序的基因武器。”
量子计算机突然自动调取明代医案古籍,16世纪江南地区爆发的“蓝血症”记录在全息屏上闪烁。患者皮肤泛着诡异的晶体光泽,最终因呼吸衰竭而亡,其症状与呼吸协议初期感染特征完全吻合。更惊人的是,医案旁的批注用朱砂写着:“此乃天人之疾,非药石可医。”
培养舱中的干细胞开始释放淡紫色雾气,在空中凝结成16世纪遣明使团登岸的场景。林微透过量子残影,看见身着和服的使者们手腕处浮现出蓝色纹路,与她在船旗光子晶体中发现的纳米刻痕如出一辙。当使团成员与明朝官员握手时,接触部位的皮肤瞬间晶化,仿佛在进行某种基因传递仪式。
“他们是活体载体,更是基因播种机。”林微将干细胞基因序列与α半人马座行星的大气成分对比,发现前者完全适配后者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一旦呼吸协议完全生效,被改造的地球将成为外星生命的完美殖民地,而人类不过是这场星际殖民计划中的“基因肥料”。
突然,所有监测设备发出尖锐的蜂鸣。干细胞的基因链开始疯狂重组,原本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分解成无数量子比特,在空中组成新的编码序列。量子计算机解析出的结果让所有人血液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