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整个宇宙的量子态编码的星际通讯协议。”她调出氦核磁共振仪的最终数据,发现所有扫描结果在量子层面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递归公式——其解,指向天鹅座方向某个未被人类发现的黑洞。而在公式的常数项位置,清晰地标注着敦煌莫高窟的经纬度坐标。
赵莽握紧从梵钟表面采集的量子样本,样本中的超导量子比特仍在持续震荡,不断向深空发送着某种加密信息。他知道,这次氦核磁共振扫描不仅揭开了梵钟的部分秘密,更将人类文明推入了一个危险而壮丽的新维度——在这个维度里,明代的星象图、现代的航天日志、未来的深空探索,都只是同一道量子谜题的碎片。而解开谜题的关键,或许就藏在那些仍在冰层深处震颤的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
冰渊回响:量子镜像中的火星迷局
赵莽的瞳孔在防辐射面罩后剧烈收缩,全息投影中不断滚动的NASA火星探测器日志像一柄重锤砸向他的认知。2026年的时间戳在红色警报灯下格外刺眼——那是两年后的日期,而此刻屏幕上正播放着从未公开的火星地下城市结构图,蜂巢状的金属建筑群在甲烷冰晶的映照下泛着冷蓝光泽,建筑表面的纹路与千佛洞梵钟的符文如出一辙。
“这不可能!”林小雨的手指几乎戳碎控制台,“毅力号当前的探测区域在杰泽罗陨石坑,而这些影像...”她放大画面右下角的坐标,火星地图上跳出的位置竟位于南极冰盖下1.2公里,“我们从未向这个区域派遣过探测器!”更诡异的是,画面中的火星车编号为“MSR-7”,但NASA官方记录中,该型号探测器的研发计划要到2030年才会立项。
突然,日志画面剧烈晃动,镜头视角开始不规则旋转。赵莽感觉胃部一阵翻涌,仿佛自己正置身于火星表面的沙尘暴中。当画面重新稳定,探测器镜头捕捉到令所有人血液凝固的景象——另一个“赵莽”正站在红色荒漠上,穿着与他此刻一模一样的防辐射服,面罩后的瞳孔闪烁着幽蓝的量子光。这个“镜像人”缓缓举起手中的设备,屏幕上显示的,竟是千佛洞冰层下梵钟的实时扫描数据。
“神经接口同步率100%!”AI青鸾的警报声撕裂空气,“检测到跨时空量子纠缠,当前意识与2026年火星探测器的观测者产生共振!”赵莽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的视网膜上重叠着双重画面:一边是眼前冰渊中的梵钟,一边是火星地下城市中缓缓开启的量子门。明代《算学宝鉴》的公式与NASA的航行日志在脑海中疯狂交织,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增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