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AI……”蒙面人的机械义眼缩成竖瞳,“是张居正本人的思维在量子永生状态下操控历史数据云!”他的绣春刀突然调转刀尖刺入自己左臂的万历通宝纹章,迸发的血雾在空中凝成一串代码——那正是“观星台”计算机在0.0001秒前刚生成的未来日志:
公元2089年8月24日,东海海底,48门红夷大炮完成冷核聚变充能,炮口仰角校准至1584年的紫禁城坐标……
液氦的嘶鸣在低温舱内回荡,像是被冰封了四百年的鬼魂在呜咽。李响隔着防爆玻璃凝视操作台,红夷大炮的残片在零下271℃的冷光中泛着青黑,表面凝结的霜花正以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方式生长——那些冰晶的枝杈竟沿着《纪效新书》的兵法阵图蔓延。
“准备注入液氦-3同位素。”他调整着超导磁悬浮托盘,炮管残片在量子锁场中微微震颤。当淡蓝色的超流体顺着钨钢导管涌入炮膛时,监测屏上的数据突然扭曲成明朝户部鱼鳞册的格式——每行赋税数据都对应着现代石油桶数的波动曲线。
“表面摩擦力归零!”李响的惊叫在密闭舱内炸响。炮身锈迹突然如群蛇苏醒,纳米级氧化铁颗粒在超流体薄膜上狂舞,拼出“月港开海”的瘦金体墨迹。更诡谲的是,每个字的笔画都由微缩战船构成,漳州月港的福船、广船正与日本安宅船在墨色浪涛间厮杀。
赵莽的太阳穴突跳,防辐射面罩内侧泛起白雾。记忆如超导体中的磁通量突然穿透时空壁垒——2005年那个闷热的夏夜,父亲的书房弥漫着同样的氦蓝雾气。九岁的他蜷缩在黄花梨圈椅里,看着加密日记本的牛皮封面渗出冷光,父亲的手掌按在封底时,青铜色血管竟显现出东海潮汐图。
“莽儿,看好了。”父亲用戚家刀挑开日记本铜锁,内页泛黄的宣纸在台灯下显出金色蜈蚣纹,“这是赵氏先祖与张居正的契约……”记忆在此刻断层,只留下刺耳的金属刮擦声——就像现在红夷大炮残片发出的声响,那些万历年间锻造的青铜正与液氦发生量子隧穿效应。
“海防图在重组!”李响的呼喊将赵莽拽回现实。监测屏上的“月港开海”四字突然坍缩为三维投影,万历年间的水师布阵图如全息沙盘展开——12艘苍山铁炮船的位置,竟精确对应现代东海B7钻井平台的锚泊坐标。更骇人的是,明朝战船的火炮仰角线与现代输油管道走向完全重叠,仿佛四百年的时光不过是海市蜃楼的水雾。
赵莽的耳膜突然刺痛,父亲临终前破碎的遗言在脑神经中重组:“铁册即船锚……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