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云溪借道,虽名为伐金,实则暗藏祸心,正是锤炼胆识、报效国家之时机!儿臣以为,让安王随军历练,既能遂其报国之心,亦能使其亲身体察边关将士之忠勇,知创业守成之艰难,于其日后辅佐朝政,大有裨益!恳请父皇恩准!”
宁远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表明了安王的志向,又抬高了历练的意义,更点出了对未来的好处,几乎让人挑不出毛病。
阶下,几位重臣心中念头飞转。太子此举…是真心为弟弟前程考虑?还是…借刀杀人?抑或是…示之以公,将自己最亲近的弟弟置于险境,以彰显其储君无私?
宁晨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阶下的重臣:“诸卿以为如何?”
张良第一个出列,他须发皆白,神色平静如深潭:“陛下,太子殿下所言,老成谋国。安王殿下勇武,正值青春,渴望建功立业,乃人之常情。”
“北阳有杨再兴将军坐镇,勇冠三军,老成持重。安王随其左右,既能历练,安全亦有保障。老臣…附议。”
王猛捋了捋胡须,眼神锐利地扫过宁远,又看了看御座上的宁晨,缓缓道:“陛下,安王习武,血气方刚,纸上谈兵终觉浅。战场虽险,确为熔炉。有杨将军这等猛虎在侧护持,当无大碍。太子殿下举贤不避亲,亦是公心。臣…亦附议。”
他特意加重了“猛虎在侧”几个字。
张居正和荀彧对视一眼,也出列表示赞同。
他们都明白,太子既然当众提出,且理由充分,皇帝心中恐怕也已默许。更重要的是,让一位皇子亲临前线,无论对军心士气,还是对朝廷掌控前线动态,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好处。
至于风险…乱世之中,何处无险?
宁晨的目光最终回到宁远脸上,看到了儿子眼中的坚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他心中微叹,随即神色一肃:“准太子所奏!”
“传旨!”宁晨的声音响彻金殿,“命安王宁安,即刻整备行装,以…参军身份,随北阳守军行动!归于…杨再兴将军帐下听用!令杨再兴,务必护得安王周全!若有差池,唯他是问!”
“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宁远和阶下众臣齐声应道。
宁远退回原位,低垂的眼帘下,无人能看清他此刻真正的思绪。将宁安送入杨再兴的军营,如同将一枚棋子投入了北境那盘扑朔迷离的棋局。
......
鹿城以北,五十里外,一片背靠低矮丘陵的开阔地。
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