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8美元,这意味着石油产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每制造1卢布的军工产品,需要消耗3卢布的社会资源,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让苏联经济不堪重负。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说:“我们就像穿着钻石盔甲的乞丐,盔甲越华丽,内脏腐烂得越快。”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苏联经济表面繁荣背后的危机。
四、根基腐朽:从灵魂到面包的全面溃败
1984年列宁诞辰日,高尔基汽车厂的流水线突然停工。停工的原因不是缺少零件,而是工人们集体腹泻。厂医在食堂里发现了惊人的真相:为了完成“节约粮食”的指标,后勤主任竟然用锯末混入面包粉,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令人发指。当克格勃对其进行审讯时,主任委屈地说:“军工厂领走了全市90%的面粉配额!”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更是苏联社会资源错配和管理混乱的一个缩影。
这种腐朽的现象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格鲁吉亚的葡萄酒厂用染料兑酒精来冒充葡萄酒,因为优质葡萄都被出口换外汇去了,原本香醇的葡萄酒变成了劣质的勾兑品。白俄罗斯的教师只能用《真理报》教学生算术,因为课本的印刷量不足正常需求的30%,孩子们的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荒诞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渔船竟被征用去运输导弹部件,导致港口城市爆发了坏血病,因为当地已经三年没有鲜鱼供应了,人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军工优先的政策甚至扭曲了人性。在“苏联英雄”颁奖礼上,导弹专家萨文金接过勋章时,突然扯开礼服,露出里面破洞的毛衣,大声说道:“请用造导弹百分之一的资源给我的孩子织件毛衣吧!”电视直播被紧急切断,但这段录像带却在地下市场疯狂传播,人们称他为“毛衣烈士”,他的呐喊成为了苏联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孩子的一件毛衣,更是代表了广大民众对改善民生的渴望和对不合理政策的抗议。
五、死亡螺旋:帝国的最后清算
1985年3月10日,在契尔年科总书记的葬礼上,新上任的戈尔巴乔夫接过了装满财政报告的保险箱。当他打开保险箱的那一刻,纸张如雪花般飞出,仿佛是苏联经济崩溃的预兆。报告显示,军费占GDP的比例高达17%,轻工业产能比1960年下降了40%,外债总额达到312亿美元,有1200万人从事与军工相关的产业,这些数据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苏联经济喘不过气来。
在乌拉尔山深处的军工厂里,工人们正将T - 64坦克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