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爷爷的精神,一定会在那些孩子身上延续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天后,姚家小院被重新装点成温暖的回忆殿堂。屋檐下悬挂的青花瓷瓶里插着洁白的菊花,花瓣上还凝着清晨的露珠;老藤椅上摆着爷爷的旧收音机,循环播放着《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熟悉的唱腔在院子里回荡。社区文化队的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手中的快板打得啪啪作响,精彩的表演引得众人阵阵叫好。
姚小雨抚摸着堆满长桌的旧书,指尖触到扉页上爷爷苍劲的字迹:"读书明理,知行合一"。这些书有的封面已经磨破,有的内页贴着爷爷做的书签,但每一本都承载着他对知识的热爱。"这些书就交给你了。"杨瑶将捆扎整齐的书册递给她,绳子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祈福结,"记得让孩子们在空白页写读后感,等你回来我们办个分享会,听听他们的收获。"
林晓捧着未干的油画走来,亚麻布上的颜料还散发着淡淡的松节油清香:"画的背面留了空白,等你支教结束,让孩子们把梦想写在上面。"她轻轻指着画中远方的学校,"说不定未来的大画家、科学家,就在这些笔迹里。"
雪灵突然举起相机连拍,镜头里姚小雨抱着书册站在菊花丛中,阳光为她镀上一层金边,脸上洋溢着坚定而温暖的笑容。"完美!这张绝对是摄影展的压轴作品!"她转头对众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起来,我正和艺术馆谈合作,等小雨支教回来,咱们办个跨界展览,把教育成果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教育的希望!"
这个提议让杨彦若有所思。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网格笔记本,用钢笔开始记录:"或许可以开发配套的线上展厅,运用VR技术让孩子们的作品'走出'大山。我认识的科技公司能提供设备支持,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让城市里的孩子和山区孩子在线交流......"
"那就说定了!"林悦兴奋地拍手,手机屏幕上已经新建了一个名为"支教项目协作组"的群聊,"等软件上线,我们在首页开个'姚爷爷读书角'专栏,定期更新孩子们的学习动态、读书心得。"她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姚小雨,"你支教期间可以用软件做个实验,对比智能教材和传统教材的教学效果,这些数据对软件优化很重要。"
暮色渐浓时,院子里燃起了温暖的篝火。木柴燃烧时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如同金色的蝴蝶在夜空中飞舞。姚小雨坐在爷爷常坐的藤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