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勉强苟活。
革命军虽然每天都有发救济粮,但是那点数量也就只能支撑他们饿不死而已。
革命军的救助对于难民整个群体来说,是点燃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的,但是对于单个的难民本人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道德是很难与个人生存相提并论的。
革命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将所有的难民给安置地好好的,而且他们也缺乏足够的干部去往难民中间将他们组织起来。
因此稍微防着一点难民别让他们把宝贵的工具给偷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无奈之举。
戈尔隆知道如果叶格林在这他一定会反对自己的做法,而且对方还会亲自下到难民的队伍中去,带着一群刚刚扫盲完的小干部去做一件看着根本完成不了工作。
戈尔隆没有叶格林那样的威望,也没有对方那样的号召手段。
他只知道,现在如果要让他去组织工作队动员难民,那么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难民的队伍实在太大了,而且他还要负责后勤统筹和政务管理的工作。
如果再加上一个政治动员的任务,那么他可能在这几件事情当中连一件都做不好。
在革命这件事上戈尔隆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在处理政务方面他又是个务实的人。
他很清楚在队伍的几位政治工作好手都前往远方开拓荒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总部这边的政治工作的任务量才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因此在制定好了难民的居住政策之后,他又关注起取暖的问题。
现阶段靠着霍米林茨克周边的几座树林撑着,现阶段难民们至少还能多撑个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但随着后方更多的难民队伍赶来,这个数字绝对会不断缩水。
因此他必须趁着本地的木材还能供应的这段时间搭建起一条从开垦营地到霍米林茨克的木材运输线。
“不对,不应该是木材,应该让开垦营地想办法在当地烧成木炭更好。”
高强度的工作让戈尔隆不由地染上了自言自语的毛病,但好在他对事情的判断力并没有下降。
很快这一则行政命令就被他签发,顺着简短而高效的政务链,在大约半个小时后这套方案的具体细节就已经政务部的同志们给讨论出来了。
从一号开垦营地开始,一直到五号开垦营地需要负责起烧制木炭的工作。
并且还需要从文德镇警备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