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家子制度还是比较好的,早期的硬仗基本都是靠他们啃,但是由于进入中原的一批很快腐化,也就是走了元朝的老路,元朝除了打的太大管打不管治,基本上属于地方基层治理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包税制度,只要把税交齐,其他的都不管,甚至有些诗人写返元的诗,人家也不代管短的。有一支八旗子弟一直生活在关外,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战力,据说有个被流放过去的在关外教八旗原始族,耕种因为这个事,乾隆把这个人杀了,田全部毁了,为的就是保持战斗力,因为进入中原之后的这支八旗力量,已经腐化堕落汉朝人,他们是天然不信任的,所以只能通过原始的方法保持战力,同样也导致清末皇室想跑回老家都被拒绝,只能说坑爹。
结起来,清朝的问题一是早期的政策没有做到位,第二是没有搞统战工作,这个虽说呢,有些扯大旗,但是是必要的。朱元璋是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或者说他本人的汉人身份就是这个大旗。帝国处理西宁边患之后,解决少数民族问题。赵宇牵头,钟婉晴组织负责修缮古籍,重点是东方中原地区传统历史脉络在这过程中,把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梳理进去,也为帝国东辽开发原始住民的安置问题,进行了处理,客观上来说,修改史书这个玩意儿属于政治正确,历朝历代都会搞,但是秦朝和清朝是两个巅峰,秦朝的商鞅变法基本上就是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机器,不能休息也导致秦朝的文脉系统出现问题,来了,除了政治制度和早期的民歌之外,秦朝时期出名一些的,文学作品可能也就李斯写的逐客谏书,不少秦朝穿越文拯救秦朝的第一步,就是为商鞅当年的政策赎罪花大价钱进行理论梳理和作品重写,搞理论统战。清朝直接毁书,以至于反清复明都有些魔怔了,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一句诗中写了一个明字可能就要被带个反清复明的帽子,当然了,第一点呢,是由于处置乡绅问题,乡绅呢,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鸟,处置是必然的,而反清复明则是最廉价的方法。第二点就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因为有些时候皇帝要处置一部分人,起码要找个明面上的理由,这是最廉价的方法。加上后世有些魔化,导致清朝的反清复明和文治狱,那基本上是历朝历代最狠的一个。
所谓康雍乾盛世,但是帝国最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盛世,虽说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农作物,土豆,红薯的传入,这俩玩意儿明朝就传入产量很高,当然肯定不能作为主食,否则爱尔兰的大饥荒就是教训,是明朝时好像是把这俩玩意儿当观赏性植物,其中雍正的功劳是最大的,当然肯定也得罪乡绅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