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反对的原因。
实际上,此刻即便嘴上不说,但实际上这些朝廷中占据大多数的南方官员还是看不上北方的。
让他们这些南方人跑去北平去做京官,他们是打心底里不想去的。
至于武勋,其实大多数都是懒得动弹。
他们这些人在京城扎根了几十年了,若是北迁都城,那武勋们毫无疑问都是要跟着皇帝走的。
即便不是全部,也至少有八成要跟着去。
他们即便是武勋,但谁不想要在锦绣繁华的江南逍遥,偏偏跑去北方的苦寒之地吃苦啊!
毕竟他们早已经不是那些跟着朱元璋刀口舔血的父辈一代武勋了。
作为从小养尊处优的公侯之子,很多武勋甚至连骑马、射箭都已经快要荒废了。
朱棣看到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勋都不同意,自然也只能无奈的偃旗息鼓。
但明面上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实际上,他却是采取了原本历史上他自己的老办法。
那就是事儿不再说了,但却可以一直干。
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北平的政治地位拉起来,让大明回到了两京制之中。
而第二件事则是一封秘旨。
让蓝武主持监督修建北平的元朝旧都,为未来迁都北平做准备。
在信中,朱棣几乎以肯定的语气确定了,未来他定然要迁都的决心。
毕竟南京那地方,处在长江下游,几乎无险可守,一旦未来大明虚弱,敌人只需占据了南京上游任何一个城市,那顺流而下,直接就可以攻下南京。
当年他爹朱元璋就是这么起家的。
而再往前,南宋之所以要死守襄阳,同样也是这个原因。
因为一旦襄阳城破,那就代表着元军可以顺流而下,直接破来南宋都城,覆灭南宋。
历史上的教训就在眼前,他又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
其实在老朱还活着的时候,老朱也早就已经把迁都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朱标之所以去世,就是去洛阳、开封、西安等地考察迁都的可能性去了。
只不过等到朱标一死,这件事立马就被搁置,老朱当时唯一的紧要之事乃是继承人的选择,迁都自然只能往后放了。
而现在朱棣继位。
对他来说,北平这一座曾经驻守了超过二十年的旧地自然更合他的意。
而且蓝武给他的未来中,大明都城本来就是迁去了北平,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