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灯笼巷夜挑烛泪
戌时初刻,鼓楼街的灯笼铺飘出桐油香。黛玉隔着竹帘望去,见"聚盛号"老板娘正往鲤鱼灯笼的眼睛里嵌琉璃珠,每嵌一颗,便往账本里画个红点——红点数目与明远楼新招织工的人数分毫不差。紫鹃将暖炉往她怀里按了按:"姑娘瞧那鲤鱼须,用的是倭国蚕丝。"
验丝镜扫过灯笼骨架,镜光里映出老板娘往烛芯里掺硝石的画面。宝玉的麒麟剑鞘铁锚纹突然与街边石狮子暗记共鸣,显形出埋在灯笼铺地下的木箱——箱盖缝隙里露出的,正是昨夜在宝顺洋行见过的西洋炸药引信。
"这些灯笼要送去织造局庆功宴?"黛玉轻声问。刚从漕帮得来消息的周瑞家的点点头:"明晚戌时三刻,总督大人要亲自来点第一盏灯。"验丝镜扫过账本落款,镜光里闪过薛姨妈陪嫁丫鬟的身影,她正将金菊纹银票塞进老板娘袖口。
宝玉捏紧剑鞘:"每盏灯笼对应一根引信,庆功宴时......"话音未落,巷口突然传来梆子声,三个更夫打着"太平无事"的灯笼走过,灯笼穗子上的金菊刺绣若隐若现。黛玉的验丝镜瞬间扫过记忆:三年前上元节,正是这样的灯笼掩盖了薛家当铺的火药走私。
第二折 荣禧堂烛影论机
亥时正刻,荣禧堂的玻璃屏风映出摇曳烛影。乾隆的密旨摊开在黄花梨案上,"彻查西洋火器流入"的朱批旁,用朱砂圈着"灯笼烟花香烛"等物。史湘云握着从邢岫烟处得来的西洋齿轮:"昨儿在滴翠亭,听见聚盛号老板娘跟人说'月到柳梢头'。"
"这是《西厢记》里的暗号。"黛玉展开《金陵城防图》,验丝镜扫过"柳影桥"标记,镜光里显形出灯笼铺伙计搬运木箱的路线,"柳梢头指的是柳影桥西第三棵槐树,那里直通秦淮河支流。"宝玉的剑鞘铁锚纹在地图上投出漕帮水路暗记:"他们想借烟花船把炸药运到上游。"
正说着,紫鹃捧来个锦盒:"这是老太太屋里新换的熏香,林之孝家的说,香味和聚盛号的桐油味很像。"验丝镜扫过香灰,镜光里浮现出贾母晚年对着熏香炉出神的场景——炉底刻着的"慎密"二字,竟与灯笼铺老板娘的银镯纹样相同。
"老祖宗早就知道灯笼铺的勾当。"黛玉指尖抚过香炉暗格,"当年抄没薛家时,她特意留了聚盛号这条线,就是为了钓出背后的大鱼。"史湘云突然指着香炉底座:"看这纹路,像不像井上家族的家徽?"验丝镜红光暴涨,竟将家徽纹样震成"金陵水脉图"的轮廓。
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