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原来逆贼最后的图谋,竟藏在最显眼的诗句里。
第二折 荣府深院理丝麻
巳初刻的荣国府飘着细若游丝的沉水香,黛玉踩着碎石小径,听见自己的绣鞋碾碎廊下的玉兰花瓣。王夫人的院落里,周瑞家的刑讯记录正在火盆里卷曲,纸灰被风卷上雕梁,落在"世事洞明"的匾额上,像道擦不净的血痕。
"长公主,"周瑞家的女儿跪在廊下,手中捧着母亲的陪嫁匣子,"这是昨夜在她枕下发现的。"匣子打开的瞬间,黛玉的验丝镜泛起金红——里面整齐码着十二张贡缎样笺,每张边角都绣着半朵残菊,与薛蟠密账的页脚标记完全重合。
紫鹃接过样笺时,缎面滑落出半封残信,用倭国墨汁写着"金菊献玺之日,荣府须作内应"。黛玉的指尖划过"内应"二字,验丝镜里浮现出周瑞家的衣领——正是她将顺天府尹的密信带入荣府,又把玉玺拓片的下落泄露给倭人。
"去藏宝阁。"黛玉声音冰冷,金锁与麒麟玉佩相碰,发出清越的声响,"查薛家近年进贡的贡缎,尤其是标着'金菊贺寿'的批次。"宝玉握紧麒麟剑,剑鞘上的漕帮铁锚纹与藏宝阁的铜锁纹路重合,锁孔里还嵌着半片残菊瓣。
藏宝阁的檀木架上,薛家贡缎整齐码放,每匹缎面的吉祥纹里,都藏着极细的金丝。黛玉的验丝镜扫过"五谷丰登"纹,金丝突然发烫,在墙面上投出倭国忍者的剪影——这些本该象征太平的纹样,竟被拆分成十二道暗杀路线。
更令她心惊的是,在标着"乾隆二十五年"的贡缎里,金丝组成的云纹间藏着极小的汉字:"盐引亏空三百万,半数流入金菊社"。字迹与李师傅的纹版如出一辙,分明是他在织机前冒死留下的证据。
"姑娘,"紫鹃突然指着缎面角落,"这里绣着红豆!"黛玉凑近,见每颗红豆的针脚都对应着漕帮的求救信号,连起来竟是"薛蟠通倭,证据在缎"。她忽然想起李师傅女儿说的"爹爹总说,红豆能串起人心",原来这些年织工们早就将真相藏在献给圣上的贡缎里。
宝玉的麒麟剑突然发出清鸣,指向贡缎架的暗格。打开后,里面躺着个绣着金菊纹的锦囊,装着倭国使者的通关文牒,落款处盖着的,竟是两淮盐运使司的大印。黛玉的验丝镜扫过文牒边缘,发现用金粉写着"五月十五,玄武湖,借圣驾祭天献玺"——与水寨抓获的倭人密信完全吻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折 玄武湖畔理乱丝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