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更精彩!
第四折 军机处里密报急
紫禁城军机处的烛火映着粘杆处的密报,贾环的火凤纹腰牌在阴影里忽明忽暗:“宝公子,顺天府尹供认,私扣的红豆种都送给了贾府的太太们。”他掀开密报,里面夹着邢夫人房里搜出的红豆妆匣,“说是要绣火凤纹枕头,镇住大观园的邪气。”
宝玉的麒麟玉佩在卷宗上投下火凤影,看着“邪气”二字轻笑:“邢夫人的金丝八宝攒珠髻,如今都别着红豆簪,哪来的邪气?”他忽然看见密报里夹着的民灯馆账目,“倒要查查,军机处的官银,是不是都买了给老夫人的红豆胭脂。”
窗外传来更鼓,却不是寻常的梆子声——是百姓们敲着火凤灯,在为运河护堤的漕帮弟子守夜。贾环忽然呈上探春的急信,信笺边缘染着焦痕:“倭国的民灯栈被烧了,百姓用红豆种在灰烬里摆出‘火凤涅盘’。”
话音未落,军机处的铜钟再次敲响。宝玉掀帘望去,见五个捧着红豆苗的百姓跪在丹墀下,领头的老汉举着块烧黑的木牌:“求宝公子救救倭国的民魂树!”木牌上的“救”字,是用烧剩的红豆梗刻的。
“准了。”宝玉的麒麟玉佩与木牌共鸣,“让漕帮的民运船带些金陵的土去,再附封朕的手谕——”他忽然想起黛玉说的“民魂无界”,“就说火凤花不分国界,就像百姓的烟火,到哪都该暖灶台。”
第五折 大观园里胭脂色
大观园的缀锦阁内,黛玉看着邢夫人送来的红豆妆匣,匣盖上的火凤纹绣得歪歪扭扭,却别着朵新鲜的红豆花。紫鹃掀开匣底,露出半卷《民约》抄本,字迹是探春的贴身侍书所写:“姑娘,邢夫人说,这妆匣是给巧姐的满月礼,匣子底刻着‘民为贵’。”
“倒要谢谢邢夫人,”黛玉的指尖划过“民为贵”三字,“让巧姐从小就知道,胭脂匣里装的不是粉黛,是百姓的心意。”她忽然听见怡红院方向传来争执,是王夫人的陪房要没收丫鬟们的红豆腕饰,“说什么庶民之物不上台面。”
带着药香的软轿停在廊下,妙玉的栊翠庵弟子抱着新制的红豆茶膏:“长公主,师父说这茶膏能醒神,比老君眉更合《民典》里的‘民生篇’。”茶匣上印着小小的火凤纹,与妙玉的绿玉斗相映成趣。
黛玉刚要接过,邢夫人的身影已踏入缀锦阁,金丝裙上绣着的火凤纹比以往更大胆:“林姑娘,听说倭国的民魂树遭了难?”她忽然从袖中掏出块绣着菊纹与火凤的锦缎,“我让府里的绣娘赶了百匹,给倭国百姓做船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