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夏,倭国九州岛爆发海啸,离火殿的玄武岩碎成千万片,每片都刻着‘民’字。”她忽然听见岩缝里传来歌声,是海那边的百姓在唱《红豆曲》的调子,却填了新词:“火凤飞,民心随,离火成灰照天扉。”
远处的倭国战船突然降下狼首旗,船头站着的,竟是当年在离火殿见过的巫女。她的和服上,火凤图腾压过了狼首纹:“端敬皇后的血脉,教会我们——真正的天命,不在神社的祭仪里,而在百姓的渔歌中。”
探春望着渐渐靠拢的商船,忽然明白,母亲当年的调包,不是为了保住某国的皇权,而是让双生血成为连接山海的桥。她将女儿的小手按在岩面上,朱砂痣与碎岩共鸣,竟在海面拼出“民为贵”三个大字。
第五折 端午祭天起惊雷
金陵城的端午裹着雨雾,紫禁城的祭天台却亮如白昼。乾隆的冕旒垂落,看着太监将玄武岩抬上祭坛,岩面上的“林黛玉”三字,在晨露中泛着妖异的光。
“奉天承运——”礼部尚书的声音被雨声打断,百姓们的喧哗却越来越响。黛玉站在观礼席,看见人群中有人举起残卷残片,每片都映着军机处密约的真相:海啸赈银如何变成倭国漆器,双生祭如何织就天命网。
宝玉带着寒鸦卫闯入,通灵宝玉的光芒映得玄武岩上的八字开始崩解:“陛下祭天的玄武岩,刻的不是双生女的八字,而是天下人的怨言!”他展开从扬州带来的血书,“端敬皇后早就写了,双生血不是祭品,是民心的引火索!”
乾隆的手指骤然收紧,冕旒上的东珠滚落:“你以为百姓会信?”他指向祭坛,“火凤旗在朕的冕旒上,天命就在朕的祭仪里。”
黛玉忽然冷笑,取出探春从海外寄来的火凤旗残片:“陛下可知,海那边的百姓,已将离火殿的碎岩磨成粉,洒在渔网上?”她将残片抛向祭坛,火星溅在玄武岩上,竟将“天命”二字烧成“民命”。
第六折 玄武碎岩照民心
祭天台的玄武岩突然炸裂,飞散的碎岩上,每片都刻着不同的字:“赈银”“调包”“命盘”。百姓们接住碎岩,发现背面都印着军机处的暗纹,正是这些暗纹,将他们的命运系在帝王的冕旒上。
“原来所谓天命,”卖炊饼的王老汉举起碎岩,“是用我们的血汗刻的!”他指向乾隆,“赵侍郎私分的赈银,够买多少个这样的石头?”
更惊人的是,碎岩中混着端敬皇后的血诏残页,上面用金粉写着:“双生女若存,必让天下人见天命真相。”血诏在雨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