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日,终于在无数双眼睛的期盼与焦灼中,如期而至。
天色依旧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江面上,
西北风虽然不像前几日那般狂暴,却依旧固执地吹拂着,卷起营寨的旗帜,发出猎猎的声响。
然而,弥漫在空气中的,除了挥之不去的寒意,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与期待。
因为今日,便是卧龙先生预言中,东南风起之日。
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一座临时搭建的祭坛,已经在靠近江岸的一处高地上拔地而起。
此坛名为“七星坛”,占地颇广,分为三层,高九尺,合九五之尊。
下层插着二十八宿旗幡,象征周天星斗;
中层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方位排列;
上层,则设香案、祭物,供奉天地神灵。
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时,七星坛周围,已经自发地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
从普通的士卒到低级军官,再到闻讯赶来的各营将领,几乎所有能够抽身的人,都汇聚到了这里。
他们摩肩接踵,引颈眺望,将这片平日里颇为开阔的江岸高地围得水泄不通。
我亦在鲁肃的陪同下,来到了人群外围的一处相对清净的高坡上。
与周围那些或激动、或忐忑、或好奇、或将信将疑的目光不同,
我的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平静地落在七星坛上,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有冷静的观察与分析。
我知道,诸葛亮今日此举,与其说是祈禳鬼神,
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盛大“表演”。
在经历了连番挫败、寄人篱下、以及连日等待东风而不得的煎熬之后,
刘备集团和江东联军的士气,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怀疑、动摇的情绪,如同江底的暗流,在无声地侵蚀着军心。
此刻,他们急需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一个能够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的奇迹,
来支撑他们走过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而诸葛亮,这位自出山以来便以智计百出、神鬼莫测形象示人的卧龙先生,
无疑是扮演这个“奇迹创造者”的最佳人选。
他深谙人心,更懂得在关键时刻,如何利用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来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这场“借风”仪式,就是他投下的一剂强心针,其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