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的这个冬天,似乎格外漫长。
凛冽刺骨的西北风,已经连续多日肆虐在长江两岸,
将江面上卷起的浪花拍打在冰冷的礁石上,碎成一片片白茫茫的泡沫,
旋即又被狂风裹挟着,消失在灰蒙蒙的天地之间。
我站在临江高处的临时营房窗前,目光穿过被风吹得微微晃动的窗棂,
投向对岸那连绵不绝、宛如巨兽般匍匐在水面上的曹军水寨。
凤雏先生的连环计已然奏效,那些原本各自为战的北方战船,如今被粗大的铁索牢牢锁在了一起,
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固若金汤的水上城池。
然而,也正是这“固若金汤”,将成为我们手中火攻计划最理想的靶子。
计策,已经环环相扣地铺设下去。
黄盖老将军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与痛苦,上演了一出足以以假乱真的苦肉计,
那封浸透着血与泪的降书,想必早已摆在了曹操的案头,等待着这位多疑的枭雄做出最后的判断。
玄镜台传来的密报也证实,曹营内部对于黄盖的“投诚”虽有疑虑,
但在巨大的诱惑和蔡瑁、张允等降将的“佐证”下,接受的可能性极大。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最理想的剧本发展。
所有的铺垫,所有的牺牲,所有的智谋,都已到位。
只差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东风。
然而,风,迟迟不来。
这几日,整个江东大营都笼罩在一种难以言喻的焦灼气氛之中。
白日里,将士们依旧操练、巡逻,战船依旧往来调度,看似一切如常。
但只要稍加留意,便能从那些低声的交谈、紧锁的眉头以及偶尔望向天空的眼神中,
捕捉到那一丝丝不断累积、逐渐弥漫开来的焦虑。
“子明先生,这风……今日还是西北风啊。”
负责我日常护卫的一名校尉,在送来晚餐时,忍不住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孔明先生预言的日子,可就快到了。若是风向不变,这火……”
他没有说下去,但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火攻,火攻,无风难以起势,逆风更是自取灭亡。
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随着风声的呼啸,不断晃动,加剧着所有人的不安。
我轻轻颔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