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意思吗?”
\n
巴伦想了想,道:“大的学问,在于明白自己的德行?”
\n
“呼——”傅源吐了口气,摇头,道:“明德是法性,明德是道体,明德是玄牝,明德是黍珠,明德是舍利……明德,也是明神!
\n
明德是人人本具,各个不无的,圣人不比我们多一分,我们也不比圣人少一分,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便在于他明明德,把自性的光辉发显出来。
\n
圣人跟普通人的区别,只有未明跟已明而已……修行的目的,无论是丹道的性命双修,还是练气的先天一炁,都是为了求“明”而已,为了“明神”……”
\n
傅源也不管巴伦听不听得懂,一股脑的说出来。
\n
巴伦听的很认真,或者说,记得很认真,他虽然不太明白,但直觉告诉他,对方说的这些,很重要!
\n
……
\n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理解,就看各人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了!
\n
就好像儒家,普通人看,就是一种处世的观念,行事的准则,做事的态度……
\n
但儒家就真的不能从修行去解读吗?
\n
《中庸》里有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很多人解释说是知道做事的次第跟顺序。
\n
然而真正的大道是没有先后的,知所先后就是无先后,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道家称之为无极,都是一样的道理。
\n
《中庸》里阐幽发微,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当然,说到最后,核心就是一个“诚”字。
\n
诚就是一,一就是诚,一心无二念,就是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