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兴平元年(194 年),庐江郡府的火光映红了少年陆逊的脸。袁术的军队已将城池团团围住,从祖陆康握着他的手:"议儿(陆逊原名),带绩儿(陆绩)回吴郡,陆家的血脉不能断在庐江。" 十六岁的陆逊背负着宗族重担,连夜护送陆绩及亲眷南渡,船至江心,回望庐江城头的烽火,暗自立誓:"必复庐江之仇。"
回到吴郡,他以弱冠之身主持陆家事务,虽为大族子弟,却亲耕陇亩,与佃户同作息。孙权初掌江东,闻其才名,征为东西曹令史。建安八年(203 年),海昌大旱,他开仓放粮,亲自登记饥民户籍,百姓跪接赈米时,见其衣袂已补丁摞补丁,皆流涕曰:"陆都尉与我等共患难。"
建安十二年(207 年),会稽深山,潘临的山贼营寨笼罩在晨雾中。陆逊望着险峻的山路,对部将说:"贼凭险而守,硬攻必伤士卒。" 遂令士兵于各山隘遍插旌旗,夜燃篝火,鼓声此起彼伏。山贼以为大军压境,惊惶溃散,他趁势追击,生擒潘临。此战过后,他向孙权建议:"山越勇健,收其精壮为兵,羸弱归农,可强兵足食。" 孙权纳其策,江东军威始盛。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陆口的芦苇荡中,陆逊手捧给关羽的书信,墨香混着江风飘散。信中写道:"将军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某虽不敏,愿为前驱。" 关羽览信,抚髯而笑:"陆书生何足为虑?" 却不知此时吕蒙已称病返建业,陆逊正暗中部署奇袭。
他亲率轻舟溯江而上,至公安城下,令士卒着白衣摇橹,伪作商贾。守将麋芳见来船插着 "吴" 字旗,欲闭门拒守,陆逊在船头朗声道:"将军昔与刘使君共抗曹操,今何至于此?" 麋芳素知陆逊声名,竟开城出降。此役后,孙权执其手曰:"伯言此计,胜过十万雄兵。"
黄武元年(222 年),夷陵战场的暑气令人窒息,刘备的连营绵延七百里,如一条赤龙盘卧山间。诸将请战,陆逊按剑止之:"蜀兵新胜,锐气正盛,吾当以逸待劳。" 他登上高处,见蜀军营寨皆傍山林,忽然指着满山枯木:"天助我也!"
闰六月的深夜,东南风骤起,陆逊令士卒各持茅草,顺风纵火。火借风势,烧尽四十余营,蜀兵惊惶逃窜。刘备退至马鞍山,环兵自守,陆逊亲率大军合围,箭如雨下。火光中,他望着刘备的狼狈身影,想起七年前在吴郡初见时的场景 —— 那时的刘使君,曾是他敬重的英雄,如今却因轻敌落得如此境地。
黄武七年(228 年),皖城的秋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