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起,秋姐帮王霁慢慢买入股票。
王霁则进入攻坚模式。
按冯科研究员的介绍,脑机存在两个环节的难题,一是信号解码算法,二是信号注入,他需要一一解决。
首先是算法,这对王霁来说轻车熟路,有个屡试不爽的妙招——
提问题,让专家解决。
领航者、CT重建用的都是这招。
在科学研究领域,提出问题、方向远比解决问题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需要专业工作方法,而提出问题需要的是……
天才的灵感。
唯有天才,才能跳出思路局限。
而王霁最擅长的就是提问题。
尤其熟练掌握稀释法后,但凡有代码,他都能轻易找出缺陷。
所以,问题变成了——
找到初始代码、
再找一个专家团队。
眼前正好就有合适的!
周三上午,王霁跟沈月、小雪商量,买下冯科研究员的脑机团队。
自从决定做明视3号后,沈月也聊过许多科研院所、创业团队,大体知道技术局限,并不太看好收购这种方式。
买团队过来就是长线投资,30个人光年薪就超过2000万。
如果研究20年,就算工资不变,4个亿已经出去了。
何况还有实验室开销……
比如,电极阵列研究、材料研究、植入手术机器人研究、动物和人体实验等等,每年至少几千万。
这么一算,20年下来,成本轻松超过10个亿。
收获却很难指望。
一看就是亏本生意。
所以,她倾向于跟研究所合作,分担科研经费,却不贸然下注。
王霁把冯科团队的情况告诉沈月,再三劝说,这是个好时机。
沈月对王霁天然带着几分信任,加上小雪在一旁助攻,终于同意了他的提议,当天就联系冯科。
谈判很顺利,冯研究员虽然不看好这条路,却也想给团队找个归宿。
毕竟,许多人真心想从事这个方向。
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本周内,沈月谈妥了买断合同——
萧氏医疗出价8300万,得到实验室研究的专利和代码。
实验室成员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萧氏医疗,如果加入,继续在北都工作,按北都同类企业市场价开工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