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说非常新颖,集大明王朝流行的公案、神魔、世情、剑侠四大传奇题材于一身,故事情节生动宛转扣人心弦,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令人不忍释手。
小说的真正主旨是最后一段曹宝玉巡按的判词,判词揭穿了恶奴的狼子野心,昭示了曹宝玉袭爵的天然合理性,不过是把张璁的言论通俗化而已。
嘉靖花了三天时间连读三遍,然后细细品味书中的隐喻。
曹这个姓氏,起源于夏朝的曹国,周灭商后,将曹氏改封至邾国,邾国后代有以朱为姓,所以曹、朱二姓同祖同宗。
再看主人公衔玉而生,口中一个玉,按唐时的行书简化字,口中有玉即是“国”字!
那玉上的八个字,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相对应,分明隐喻传国玉玺!
至于“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除了说的是自己,还能说谁?
宝玉被恶仆迫害追杀,正遇真武大帝托梦指点,世人皆知真武大帝就是皇明太宗!
这小说竟然是写明朱家事!
小说中恶管家骂人时说“先人板板”,其影射不问可知。
那三剑侠来自雁荡派、庐山派、南海派,简直就是呼之欲出!
虽然是民间俗透的才子高中状元娶公主任八府巡按报仇雪恨的故事,但哪个读者不喜欢看这种爽文?
嘉靖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唤来,让他去查一下此书来历、影响。
数日后骆安来报:“此书在十二月中旬出现在市面,因题材新颖情节曲折富于传奇性大受读者欢迎。面世不久就是新年假期,南北两京及运河沿岸、江南道等城市都有印刷出版,销售非常多。”
骆安看看嘉靖的神色,低声道:“现在大家都猜曹宝玉是写陛下,大管家是写杨首辅,还有人分析小说里的配角是朝廷中谁谁谁,假期里官民走亲访友时坐在一起闲聊此书已成为时尚。
北京已有说书人在茶馆说《宝玉传》。北直还有剧社把此书改编成戏本,三剑客勇救曹宝玉那段打戏,特别受欢迎;其次是中状元任八府巡按审恶仆那段。这是戏本子。”
嘉靖喔一声,接过戏本子翻了翻,市井文人的二创不外乎淡化了复杂的礼法探讨,简单直接地讲述一个好人有好人报,虽历经磨难,但正义最终得到申张的大团圆故事。他们把戏剧性冲突的重点放在人物的遭遇上,突出了曹宝玉的风流倜傥,死里逃生的惊险,母子重逢的喜悦。
这也是人之常情,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