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话说三遍:放心,任谁都发现不了这书是我们写的!”
“这本书是谁写的,查出来没有?”
此刻的文华殿上,嘉靖翻着一本书,脸色不悦问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
骆安恭敬答道:“有人将此书四处投递,目前锦衣卫正在查。从书的纸张来看,不是北京印刷的,应该是南京那边过来的。”
嘉靖点点头:“既然你报了上来,就说明快有结果了。退下吧,尽快找出他来!”
骆安还没出殿,司礼监太监捧着几份奏疏进来,嘉靖一看,仍然有头铁的官员说嘉靖杖毙官员不对,张璁、桂萼、方献夫三人说的话虽然对,但人不对,为幸进之徒。
张璁、桂萼、方献夫也上了奏疏,表达了激流勇退之意。
锦衣卫交上来的禁书乃无名氏所着,把大议礼前后的事情讲了一遍,内容很不客观,歪曲事实,攻击嘉靖。
此书被人带了若干份到北京城,在一些官员手里流传。锦衣卫从纸张、雕板分析,已经锁定禁书是从南京传来的。
大明的政治正确是言论、出版自由,出书是没人管的,朝廷从来不禁书,除了地方官员热衷禁毁一些败坏风俗的淫秽小说,但也没听过哪个人写淫秽小说被抓。紫禁城边的皇家印刷工坊只要有人下订单,白莲教经书都给印。
幸好这书不是在北京印刷的。第二天,锦衣卫很快找到了事主。禁书是南京礼部主事侯廷训撰刻的,他把这书偷偷寄到京师。
嘉靖下令把侯廷训抓到诏狱让镇抚使拷打,看看他后面有没有主谋,结果侯廷训的十三岁儿子上疏朝廷为父亲鸣冤,嘉靖不想闹大,把侯廷训扔给大理寺去议罪。
锦衣卫又查出光禄寺的两位少卿传播禁书,这两位少卿被分别贬谪到南直、江西任知州。
侯廷训被扔给大理寺后,马上就有大理寺一名官员韦商臣上疏指责嘉靖堵塞言路,箝制天下之口。嘉靖批复“卖直沽名,率意渎奏”,把韦商臣降二级到地方为官。
嘉靖前段时间把议礼各方的奏疏编成上下两卷出版发行,希望读者明辨是非。但显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读者已有成见。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