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也是一个喜欢在边关打仗的翰林。
杨一清众望所归地被推举再做冯妇,只待朝廷下诏书到镇江起复他了。
众人了结三边总制人选事项,便一起看向杨植。
汪伟见杨植一脸无辜不懂事的样子,出言提醒说:“杨侍讲学士,下面要廷议你的功劳,你应该回避。”
杨植诧异道:“为什么罗掌院要回避?就因为罗掌院是我的老师?朝臣之间哪个没有师生、同乡、同门、父子兄弟关系,廷推廷议时从来不用回避的!”
众人一时没有明白过来,杨植见大家的神色,解释道:“站在诸君面前的,并不是我,而是罗掌院!我的意见就是罗掌院的意见!”
“啊?”众人从未听过如此清新可人的说辞,一时哑然。
汪伟当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已熟知杨植的风格,想起日本土特产,杨植又是朝堂新人,便耐心劝道:“廷议叙功之时,当事人往往会被大家用放大镜来审视,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当事人恐怕受不了!何况你在场,大家拉不下脸来,不能畅所欲言!”
杨植一拱手道:“在下区区一个后辈,新晋侍讲学士,第一次参加廷推廷议,是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来的!
请各位前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吝赐教!在下并无所谓。”
朝臣中有南京调过来的,讥讽道:“当年南京朝廷廷议东征日本,你不是以南京锦衣卫的身份在廷议时听记过吗?”
杨植毫不脸红:“那根本是两回事!前辈不要在这上面吹毛求疵!”
汪伟没有办法,说道:“行,既然你愿意旁听,那我们就开始了!现在给杨植议功,请诸君发表意见!”
也不怪嘉靖让朝臣给杨植议功,因为嘉靖也很难办。
翰林的通常升迁,是考满九年合格才能升一级。即七品编修升到从六品修撰需要熬九年,往上升到正六品侍讲侍读还需九年,这就十八年过去了。再升到从五品侍讲侍读学士,就要靠机缘了。
当然,如果翰林有殊遇,比如说应答之间、写诗词上贺表中了皇帝的意,或者参加了编书,一两年编成后,是可以提前七八年升级的。
嘉靖几个月前不但让杨慎提前升为侍讲学士,还让杨慎参加武宗实录编写工作,可谓给足了杨慎好处,可惜杨慎不领情。
杨植靠军功、修订宪宗实录比别人提前十七年升到从五品侍讲学士,但如果让杨植升到五品翰林学士就很让嘉靖为难了。
小主,这个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