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建筑八成是公家资产,其中包括数百座大小不等的庙、观,最小的河神庙只有半人高,一步宽。
大的也有。西城区有北京城最大的三个官方道观,分别是朝天宫、灵济宫、显灵宫。
华夏儿女非常实在,看不得敬神的场所有空间浪费。大的道观、佛寺常被利用做官驿、仓库,和尚道士在殿堂礼拜诵经,不影响庭院、空房间堆积火药,银子,还有官员客人来来往往。
三个道观距武定侯府很近,杨植从大同交接回到北京,便去拜访从南京兵部侍郎来北京上任礼部尚书的席书。
席书暂住显灵宫的客房里,两人分宾主落座后,杨植才发现屋里屋外有锦衣卫,想必是嘉靖怕席书进入北京城后被人伏击。
两人寒暄一阵,互叙离别后的际遇,席书从邸报上知道杨植三平大同的功绩,两人便兴致勃勃探讨起来。
“老夫一向在地方上做御史,其实我不愿意任礼部尚书的!”席书叹息道:“朝臣皆离心离德,圣上无人可用,老夫只好赶鸭子上架了,老夫身后的名声肯定不好!”
杨植劝道:“圣上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唯疏不成?朝廷里与圣上一心的只有孙大司农等寥寥数人,今圣势单力薄,很多想法推不动。
昔日大行武宗皇帝被朝臣排斥,只能任用一些没有根基没有名望没有出身的边将、太监,结果你也看到了,从武宗到他的集团个个被打入另册不得翻身,名声臭不可闻。
今圣用正途出身的进士,总比用边将太监好,大宗伯有望加殿阁大学士入阁的。”
席书咂摸一下杨植的话,说:“老夫与孙大司农年事已高,中年的只有张、桂、方三人,还是势薄。另外老夫有自知之明,绝不入阁遭人挤怼,杨一清、王阳明的出身好,又支持今圣,老夫……”
两人正说着,门外走来一名道士,进门一稽首,口中说道:“无量天尊!大宗伯,我们去饭堂吃饭去,听说今天饭堂有盐水鸭!”
杨植看到来人一愣,连忙对席书道:“大宗伯,这位仙长是谁?”
席书站起来介绍说:“此位仙长来自龙虎山,姓邵名元节,乃与老夫一起受征召北上面圣的。”
邵元节非常懂事地对席书说道:“原来大宗伯有客来访,山人打扰了!”
“都不是外人。仙长,此位大才乃今科榜眼,翰林院侍讲学士杨植,他原籍是江西赣南的。”
杨植与邵元节互相见礼,三人去显灵宫饭堂吃过午饭散步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