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做人一条道走到黑的孤身中年人,很能理解他们。
“你们不是命不好,”杨植和蔼可亲说道:“是时运不济而已,你们听说过唐伯虎、文徵明么?”
大明文学作品的时代性非常强,评话、戏剧经常以刚发生的社会事件为主题,唐伯虎文徵明这两个失意人的故事早有人创作出传奇话本到处传播。
三人不知道翰林巡抚为什么问这个,点点头道:“自然听说过,这两位大才倒霉得紧。”
杨植耐心地说:“你们四书背不下来,做个大头兵理所当然;唐伯虎有状元之才,却只能靠卖画为生,是不是比你们还倒霉?这么一想,你们是不是比唐伯虎幸运?”
三人有点迷茫,徐毡儿比较年轻,率先脑子转过弯来:“巡抚大人是说我们三人要被砍头,转世投胎一个好人家,所以比唐伯虎幸运?”
“不,本巡抚不会杀你们,反而会放了你们,所以说,你们三人是有气运的。”
“啊?”三人已经做好了随时被砍头的准备,没有想到巡抚居然想放生他们。
“树挪死,人挪活。你们三人都是壮士,只是你们不适合读四书五经,不适合在大同。你们都认识字,能写会算吧?”
见三人点点头,杨植欣慰道:“那就好,你们放宽心,本巡抚刚才得知捕获你们三人后,心血来潮卜了一卦,卦象说杀了你们不吉利,你们有气运在身,利于西域。”
说着,杨植招手把朱振唤来吩咐道:“不要让他们进大同,更不要让别人知道他们。你在城外找一个偏僻地方把这三人关起来,他们的伙食还是和大头兵一样。”
朱振陪着杨植走马观花地视察了大同西北的主防御基地,一回到大同城中,杨植立刻召开大同守备会议。
“大同四营是完全不能用了,”杨植直言不讳说道,“之前本学士就告诫你们,搞了两次兵变的大同四营已不值得信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事不过三,再有兵变,本学士绝对不会再来大同替你们收拾烂摊子!”
见武忠、朱振、府县惭愧地低下头,杨植大度地说:“过去的事,我就不提了,做人要向前看。
大同四营的士兵,转户为军灶户、军匠户,调去开矿、做工,再把朔州、应州卫所兵转为大同营兵。
武老公,朱总兵,具体怎么操作你们写个奏疏给我看看,我们三人联署发给朝廷。”
这分明就是把大同镇守太监、大同镇总兵当下属看,武忠、朱振不由自主答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