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刚开始书生认为李福达惺惺作态,但时间长了,却发现李福达的气质确实与众不同。
李福达与大多数明人包括那位书生一样,少年时受过社学教育。书生以自己的就学经历知道,八成以上明人在社学三年,只能完成最基础的音乐、礼仪、武术、书法、算术、写作、通识教育,是背不下来四书的;能背下四书的人只有三成能通过童生考试,能通过院试考中秀才的童生只有两成,再往上能通过举人考试的秀才不到一成,至于考中进士,那非得是天才加气运,只有文曲星下凡才能做到。
只要是举人或进士,那整个人的气质与常人相比截然不同,不但有从容不迫的自信,而且有洞察事理的睿智。
书生姓惠名庆,是一名秀才,已经在县学进学。经接触后,他知道李福达的文化程度就是社学水平,但是李福达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温润、自信的气质,却是装不出来的。
李福达从来不忌讳谈起自己的过往:被官府充军甘州山丹卫、逃亡后被抓回又逃亡,九死一生穿过人烟稀少的河西走廊来到洛川。他的眼神充满洞察力,而且特别对苦难悲悯,总让惠庆感觉李福达是六祖惠能一类的天人。
李福达静静地看看信众,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诸位都是有慧根善缘的,与其在这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说着,李福达拿起角落镰刀,对大家一挥手:“东山的邵进禄家里父亲卧病,眼下到了秋收却人手不足。
虽然他不是我的信众,我们该做什么还是得做。要天下大同,就不能有亲疏之别,走,咱们帮邵进禄收糜子去!”
众人訇然一声答应,纷纷去找农具,惠庆犹豫地跟了出去,见李福达带头和众人一起脱了衣裤下地,身上被糜子叶片划出道道血痕却浑不在意。
信众里面有些富户也只着裈裆跟在李福达后面收割,妇女们则打包,把糜子捆好,背着去邵进禄的院子中。
惠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脱了长衫跟他们一起劳作,正尴尬间,一名信众从远处急匆匆跑过来,对李福达喊道:“李上师,来了三位客官,说是从大同府来的,给你带来了福音!”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