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夏至,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喧嚣。太医署地窖中,平日里寂静无声的铜砝码,在这声声蝉鸣中泛着冷冽的光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与神秘。
赢挚缓缓走进地窖,手中捧着那本厚重的《山河工典》。他轻轻将其展开在案几上,翻到末页。晨光透过地窖狭小的通风口,洒在书页上,三百道漕渠的暗纹在光影交错中逐渐清晰起来。神奇的是,随着光线的变化,这些暗纹竟慢慢浮现出陇右舆图的轮廓,仿佛一幅隐藏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李承乾也被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他凑近仔细观察,当手指轻触漕渠交汇处的一处墨渍时,指腹传来异样的凹凸感。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他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痕迹。经过一番仔细辨认,那竟是五姓私铸工坊的暗记,与三年前在范阳军械库中所见的莲花纹如出一辙。这一发现,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先生,这漕船吃水线为何深浅不一?”李承乾忽然指向图上标注的渭水段,眼中满是疑惑。他深知,这看似寻常的吃水线差异,背后或许隐藏着重大的秘密。
赢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一枚铜砝码,轻轻按在图纸上。就在砝码暗纹与漕船图样重合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再次发生。图纸上赫然显化出夹层运铁的痕迹,仿佛历史的真相在这一刻被揭开了一角。
程咬金见状,二话不说,抡起手中的陌刀,用力劈开太医署的药柜。伴随着一阵木屑飞溅,三百个暗格呈现在众人眼前。每个暗格中,都藏着标注“贞观八年”的私铁账册。这些账册,无疑是五姓违法乱纪的重要证据,也让众人越发意识到局势的复杂与严峻。
深夜,长安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李世民在宫中召见众人,此时的李承乾,正将自己的错题本摊在《九章算术》上,认真地复习着。御案上,镇纸下压着的,正是他新绘的漕渠改良图。李世民的目光落在这幅图上,仔细端详,竟发现图中暗藏的山海卫密符,竟与当年张苍改良田律的机关暗合。这一巧合,让李世民心中对李承乾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也对局势有了更深的思考。
五更时分,长安西市已渐渐热闹起来。粮铺里,算盘珠子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看似平常的交易中,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李承乾扮作粮商学徒,混入粮铺。他手中拿着标准斗,看似熟练地量着粟米。就在量器翻转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夹层中滚落的,不是寻常的铁砂,而是刻着突厥狼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