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层层解开,里面是张药方,边缘已经磨得发毛,"她给我治腿时说,这方子叫'踏春散',说等我能走路了,就去看遍天下的花。"
方荡看着药方上熟悉的字迹,忽然想起长乐编书时,总在页边画些小花小草,说草药也有灵性,得让它们知道自己是去救人的。"女先生说,她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能陪一个人看洛阳的牡丹。"老汉用粗糙的手指点着药方末尾的小字,"你看这行'花有重开日',她说人也该有重逢时。"
那天傍晚,货郎临走前留下了青花瓷瓶,说里面装的是蜀地的新茶,"女先生当年最爱用山泉煮这个,说茶水里能煮出月亮。"方荡煮茶时,发现瓶底刻着个极小的"荡"字,笔画里还残留着淡淡的金粉——那是他当鬼差时,常用的封印颜料。
夏夜的风带着潮气,方荡坐在酒楼的露台上,就着月光翻医书。忽然发现夹在书里的药方背面,还有行极浅的字,像是长乐后来补写的:"若遇雨夜,可将相思汤加半盏荷叶,能消执念。"他想起那年忘川涨水,河水漫过奈何桥,她提着的兔子灯被打湿了,却仍固执地举着,说:"执念若是暖的,留着也无妨。"
三、弦音绕梁间
处暑过后,酒楼里来了个唱曲儿的姑娘,说是从江南来的,嗓子里像含着露水。她唱到《听雪词》时,忽然停了调,望着方荡的方向怯生生地问:"先生可知,这词里的槐花,是哪年的?"
方荡放下笔:"二十年前,云南乡下的槐花。"
姑娘眼睛亮起来,从随身的锦囊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朵槐花,纹路和琵琶上的如出一辙。"我奶奶说,这是当年一位女先生送她的。"她指尖划过玉佩上的红漆,"奶奶是绣娘,瞎了眼后就绣不了花了,女先生教她用触觉辨线,说'针脚里能开出花来'。"
方荡忽然想起长乐晚年整理的《触觉图谱》,里面用不同材质的线绣出花草形状,说是给盲眼人摸的。他曾笑她多此一举,她却认真地说:"眼睛看不见,心就能看得更清。"
姑娘唱到深夜,最后献上一首新编的《槐花引》,调子是琴师当年弹过的,歌词里加了句"红漆未干,故人未远"。方荡听着听着,忽然明白长乐为什么总在物件上漆红漆——那是忘川河畔的彼岸花颜色,她说这样无论走多远,都能循着这点红找到回家的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明月照他乡
重阳节那天,酒楼住进个白发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