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留下的。”方荡指着玉佩,对凑过来的赵乐说,“她说长乐当年在苏州城救过她的小孙子,那孩子发水痘,高烧不退,是长乐用针灸配合‘护心散’,守了三天三夜才救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拿起玉佩,对着光看:“老妇人说,这块玉佩本是一对,她和丈夫各戴一块,后来丈夫死在战场上,她就把两块玉佩拼在一起,想留个念想。长乐救了孩子后,她要把玉佩送给长乐,长乐却只取了半块,说‘留着念想,不如种些希望’,还教她用槐花和蜂蜜做药膏,说能治孩子身上的水痘疤。”
赵乐的指尖轻轻拂过玉佩上的金线:“那另一半呢?”
“老妇人说,长乐把半块玉佩送给了一个在苏州码头讨饭的孤儿,”方荡把玉佩放回锦盒,“说‘这玉能帮你换碗热汤,但日子要靠自己走’。后来那孤儿成了走南闯北的货郎,每次经过苏州,都会给老妇人家送些糖果,说‘是赵先生教我,苦日子里也能嚼出甜来’。”
赵乐低头,在账本背面写下“槐花”两个字。墨汁在纸上晕开,像两朵小小的花苞。他忽然想起自己娘临终前的样子,她攥着那封发黄的信,说:“乐儿,你记住,人这一辈子,能被别人记住的,从来不是你得到过什么,而是你给过别人什么。”
那天晚上,赵乐做了个梦。梦里他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下,雪下得很大,一个穿青布棉袄的女子抱着婴儿,正在寒风里发抖。不远处,长乐提着盏灯笼走来,灯笼的光晕里飘着细小的槐花瓣,落在女子的棉袄上,瞬间融化成了暖意。
第二天一早,他把这个梦写在了纸上。方荡看了,在末尾添了一句:“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八、物件里的光阴入夏的时候,酒楼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客人是个跛脚的老者,背着个沉甸甸的布包,进门就问:“这里可是有方先生?”他从布包里掏出个铜制的药箱,箱子边角都磨亮了,锁扣上刻着朵小小的槐花。“我叫李三,当年在徐州城,是赵先生把我从死人堆里拉出来的。”
老者打开药箱,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三十七个小瓷瓶,每个瓶身上都贴着纸条,写着药名和用法。“这是我照着赵先生留下的方子配的药,”他指着最底层的一个瓶子,“这个‘护心散’,救过不少于三十个人。我这次来,是想把药箱留下,说不定能帮上更多人。”
方荡接过药箱时,指尖触到箱底刻着的一行小字:“医者仁心,如槐常茂。”字迹娟秀,正是长乐的手笔。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