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经酿成了最好的'相思汤'。“
方荡忽然明白,原来长乐从未离开。她在医书的批注里,在琵琶的纹路中,在盲眼琴师的弦音里,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在每个被她温暖过的人心间。她把自己化作了人间的风,人间的雨,人间的花开花落,化作了所有跨越时空的思念与重逢。
“那首《听雪词》,我很喜欢。“女子笑着说,指尖在弦上弹出新的调子,“不过我觉得,还该加一句'人间有暖,何惧路远'。“
方荡提笔写下这八个字,墨迹落在纸上,忽然开出朵小小的槐花。窗外的雪还在下,酒楼里却暖意融融,酒客们的喝彩声、伙计们的笑闹声、弦音、墨香、花香,交织成一首最动听的人间词话。
女子起身时,鬓边的玉兰落在桌上,化作一片花瓣。“我该走了。“她笑着说,“不过你放心,只要这酒楼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故事,我就会一直都在。“
方荡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忽然想起千年之前,她在忘川河畔说的那句话:“我不等他来,我等他记起来。“如今他终于明白,有些等待,不是为了重逢,而是为了让那些美好的念想,能在人间永远流传。
他拿起那片玉兰花瓣,夹进《民间急救方》里,恰好落在“相思汤“的方子旁。窗外的杏树在雪中静静矗立,枝头仿佛已经结满了花苞,只待春风一吹,便会绽放出满树芳华。
赵乐留在酒楼的第三个月,终于能把“乐”字写得有几分暖意了。
他刚来的时候,握笔的手总在抖,笔尖在宣纸上戳出一个个墨点,像受惊的鸟雀。方荡不催他,只是每天清晨教他磨墨。砚台是长乐留下的老物件,青灰色的石质,边缘刻着细小的槐花,磨起来沙沙作响。“磨墨要顺着纹路走,”方荡握着他的手,教他轻重缓急,“就像讲故事,急了就失了韵味,慢了又少了灵气。”
赵乐的手腕渐渐稳了。他在阁楼的角落里支了张小桌,桌上摆着方荡给他的旧账本,背面正好用来练字。每天天不亮,他就爬起来,就着窗棂透进来的微光写字,写累了就去扫院子里的落叶,或者帮伙计们劈柴。他话不多,却学得认真,账本背面很快写满了“乐”字,有的稚嫩,有的笨拙,却一个比一个舒展,像慢慢绽开的花苞。
这天傍晚,方荡整理那些来自各地的物件时,翻出了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块月牙形的玉佩,玉质温润,上面雕着半朵槐花,另一半像是被人不小心磕掉了,缺口处用金线细细补过。“这是十年前,一个从江南来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