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恶者,往往并非恶意为之,若能加以适当引导与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比单纯的惩罚更能达到警醒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对于善恶的评判与奖惩,不能简单地依据‘有心’或‘无心’来决定,而应全面、深入地考量行为的动机、过程与结果,权衡利弊,力求做到公正合理。
这样既能鼓励真正的善举,又能妥善处理无心之恶,维护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
缘平看着卷子上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下。”
他看着自己写的内容,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那个在贫困中怀揣梦想的少年,到为农业科研奉献一生的老者,每一个脚印都刻满了对善的执着追求。
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供他上学省吃俭用,儿时目睹人们在饥饿中挣扎,在饥肠辘辘的童年,他便立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的宏愿。
儿时那个在比人还高的水稻下乘凉的梦,如同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从踏入农业科研领域的那一刻起,缘平就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其中。
无论是烈日高悬,田间暑气蒸腾,还是寒风凛冽,大地银装素裹,他的身影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
他细心呵护每一株稻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见证它们从嫩绿的秧苗茁壮成长为金黄饱满的稻穗。
无数个日夜,他在实验室里反复钻研,在试验田中不断尝试。
为了找到更高产的水稻品种,他不畏艰难,远赴各地寻找优质稻种,历经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
无数科研瓶颈时的迷茫,与外界的质疑声,他都从未动摇过。
他从儿时立下志向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怀揣着,让人们都能吃饱饭的强烈愿望,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终于,他在粮食高产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让无数国人摆脱饥饿的困扰,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想起这些,缘平深知这份坚持,无疑是最纯粹的“有心为善”
缘平提笔,在试卷上继续写道:
“于我而言,此生致力于农业生产研究,立志让无数人不再饿肚子,此乃有心为善。
“有心为善,不应被忽视与埋没。
它是一种主动的、持续的善意表达,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那将打击无数像我这般怀着赤诚之心,一心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