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亦,你是说,咱们采用浮选法,不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就可以顺利提取植物遗骸了?”沈明问道。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因为植物遗骸体积大,提取非常简单,种属鉴定也更精确,更加重要的是其出土位置和原生地点基本一致,有助于研究植物遗存与遗址中某项遗物或遗迹的对应关系。因此,植物遗骸研究是现今应用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植物考古学研究手段。”
沈明问,“你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浮现法”最好用?”
苏亦笑,“你这个家伙,我是在传授你的秘籍呢,咱们国内研究动植物考古的专门学者几乎没有,咱们现在干的事情就是国内首创,你不好好做笔记就算了,还觉得我话多?”
沈明不承认,“哪有!”
小王哎呀一声,“我也没带笔记。”
噗嗤!
苏亦忍不住笑起来了。
陈文骅笑骂,“带什么笔记,咱们现在重要的是发掘,有苏亦在,你害怕以后没有机会学习吗?”
说着,他望向苏亦,“老弟,这些知识非常珍贵,你未来有时间了可以写一篇科普性的文章发出去,国内考古学者,确实极少重视这一块,未来你去推动,前途无量啊。”
苏亦说,“哪有这么容易,就我之前介绍的四种方法,就“浮选法”,咱们现在可以做,其他的办法,咱们都搞不成。”
“为啥?”
“因为技术水平有限,科技跟不上,而微小植物遗存的提取则必须由相关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咱们国内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是否鉴定出来还未可知,这也是为什么苏秉琦先生会重视给器物排队的原因之一。”
听到这里,大家都开始担忧。
“那要是浮选法提取出来植物遗骸呢?”
“那咱们只能打道回府了。”
话虽如此,但该挖还是要发掘。
植物考古是一个全新的考古学领域,而浮选法又是一个全新的考古学方法,现场之中,除苏亦之外,根本就没有人掌握。
因此,整个考古发掘方案都是苏亦来设计的。
这样一来,他在现场,嘴巴几乎就没有停过。
在正式发掘之前,他还需要做方案讲解工作。
“从理论来说,想要获取最佳的植物遗骸,最好是将遗址文化堆积土全部浮选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