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除了后面的预测部分有些出格之外,他的观点也不是很出格。
把湖南江西归入华南地区,也不算太离谱。
毕竟云大的李坤生教授直接把杭州湾跟印度阿萨姆邦都划在一起,上升到亚洲级别,他弄一个“新华南”也没啥突兀的。
除了他出格的言论,估计跟他是名不见经传的圈内新人也有关系。
但一帮老先生来跟一个新人辩驳,也挺有趣的。
难不成是因为他北大的头衔?
好在也不是全部人都在反驳他的观点,他也有支持者。
比如东莞博物馆的李闰全先生就写了一篇《试论我国的稻作起源》发表在《历史教学》上。
用沈明的话来说,这就是来自于家乡人的支持。
李的文章明确指出,“我国范围内追溯稻作的起源中心应该在江西、广东和广西三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多做努力,其中西江流域是值得重视的。”
终于有一位先生把江西给囊括进去了。
真不容易。
文章给出三个理由。
第一,中国的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海拔高度为30-60米,东起台湾桃园、西至云南的景洪镇,南起海南崖州,北达江西东乡,这一范围可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第二,这一范围内,只有江西、广东、广西三生发现较为密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第三,这些遗址虽然没有发现水稻遗存,却出土了很多石质农具,还有谷类作物,这些谷类就是水稻。
苏亦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忍不住笑起来了。
这位先生,跟他一样,真敢说。
文章很多观点都经不起推敲,非要较真的话,就是瞎扯。
因为目前为止,两广以及江西三省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并不多,哪里来的很多遗址。
而且,谷类作物就是水稻的说法,也很武断。
但对方能够发在《历史教学》这门一份古早的历史类刊物。
文章水平质量也是很不错的。
就是个人预测的太多。
跟苏亦有得一拼。
但,也不能说他错了。
因为他预测的江西,真被他说对了。
到时候,只要苏亦去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跑一趟,就啥问题都解决了。
不止东莞的老乡写文章声援他,其他地方也有。
这不,很快,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