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纹、小圆圈纹等,器类主要有釜、圜底罐、圈足盘等。”
“第二期呢?”
两位先生也没有发表评论,而是让他接着说。
“第二期,就是遗址的下文化层,即石峡文化。结合简报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下文化层及第一至三期墓葬为石峡文化遗存。”
“第三期呢?”
“第三期,也就是遗址的中文化层,对应的,就是简报中所称的第四期墓葬。如果细分的话,第四期墓葬还分前、后两段。”
“根据是什么?”
“还是陶器的分类,这个时期的陶器的特点为大敞口、高领、折肩、凹底或圜底,石器中最有特点的是石戈、石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先生点头,笑道,“那么你的第四期,应该就是遗址的上文化层了吧?”
苏亦笑道,“是的!这一时期的有饰夔纹、云雷纹、方格纹的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器和小型青铜工具、兵器。”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杨先生说。
苏亦想了想,说,“我看了一下资料,比较难分期的话,还是第一层,它分布于整个发掘期,被石峡文化墓葬和石峡第三期文化遗存所打破。而且遗迹、遗物较少,这一时期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模糊过去。”
“此外,就是第二期,除遗址的地层外,还有大量的墓葬,这一时期的墓葬,其实也可以继续细分,可以按照简报的来,至于,墓葬的第四期已经不属于石峡文化的范畴,所以我就划入了第四期,这部分在简报中,背笼统的分为石峡遗址中文化层。”
他说完,看着两位先生的望着的眼神有些怪。
苏亦连忙说道,“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两位老师不要见怪,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瞬间,两位先生都笑起来了。
“小滑头。”朱先生笑,“之前我就杨师兄说你在地层学方面的学的比较精通,深得梁思永先生的真传,现在看来,杨师兄小看你了,没想到你这家伙也深得苏先生瓦鬲分类的精髓啊!”
苏亦憨笑,“献丑了,献丑了!”
这年头,正是考古学“中国学派”崛起的黄金年代,在科技考古受限的年代,以苏先生为首的瓦鬲分类,器物排队,就是考古学断代研究最为重要的方法方式。
想要研究史前文化,没有这本领,搞不定啊。
当然,苏亦也没有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