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所以他的学术之路也经历由篆刻到文字,由文字到金石的历程。
奈何,因为现代学科分类的缘故,容庚先生的学术成就几乎都聚焦在古文字,而非美术史领域。
如果他没有被分配到中大中文系而是直接被分配到广美,估计就成为国内着名的美术史大拿了。
从学术史方面来研究,很容易就发现容庚先生更加擅长于文献考据,而短于理论。
根据苏亦的个人研究,容庚先生在古文字理论方面取到的成绩没有唐兰先生高。
但相比较唐兰先生,苏亦的治学路数,跟容庚先生却是一脉的。
嗯,那是前世。
现在嘛。
已经是大杂烩了。
曾先同通过介绍自己的古文字治学之路,回忆他跟容商老相识的点滴。
也变相地跟苏亦说明二老在学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比如说到容老的时候,曾先同直接从对方早年间在北大的求学之路,到后来是如何到北大教书,又是如何机缘巧合到中大教授,这些事情都事无巨细地跟苏亦介绍。
以方便把容老的立体形象展示在苏亦的眼前。
也不知道是为了宽慰苏亦的紧张感,还是真的担心他少年心性不懂得尊重老者,才提前给他打预防针。
……
曾先同家中,苏亦也没有待太长时间,很快,就由对方领到二老寓所。
容庚跟商承祚两位老先生住的地方,都是在同一栋楼,一人住楼上一人住楼下,儿女都已经成年,都没有住一起。
因此,才会特意约上商志谭。
商老住楼下,因为商志谭的关系,所以曾先同提议,“一会咱们先去拜访商老,没有问题吧。”
杨式挺说,“我们听从老曾你的安排。”
曾先同说,“苏亦,你不要紧张,商老知道你今天过来,还是很高兴的。”
苏亦意外,“商老知道我要来?”
曾先同解释,“当然,你们前天打电话过来,我过来跟两位老师提前约好时间了,不然,你们过来不一定两位老师都在家。”
杨式挺说,“这小子是意外商老知道他的名字。”
曾先同笑,“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事迹不仅郁逸跟商老说过,我们也说过,大家都知道咱们岭南有个天才少年郎在北大历史系读书。”
生怕他不明白,杨式挺解释,“郁逸,是你们商志谭老师的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