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曾经在英国留学,还有德国的博物馆实习一年的经历,让她有机会编写《博物馆》一书,还让她有机会参与筹建央博,甚至建国以后成为南京博物院院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亦建议白槿以曾先生为榜样。
为了让这姑娘坚定道心,苏亦还使出杀手锏,告诉她,西方学者最为重视人类学,她只要从事民族考古的研究生,肯定有优先出国的机会。
这个方面,这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此外,这姑娘还是苗族人。
妥妥的少民。
反正不管从哪个方向来说,她报考梁教授的研究生都是几位合适不过了。
这一通组合拳下来,这姑娘都被忽悠瘸了。
其实,苏亦也不是忽悠。
他之所以费心费力让这姑娘去考梁教授的研究生,也有他的私心。
在他接触过的人之中,这姑娘野心不小,却有一股狠劲,这样的人容易成才。
她能够成为梁教授的研究生,也算是弥补苏亦的一个遗憾,怎么说,他之前也屡次拒绝梁教授。现在就相当于给对方送一个好苗子。
此外,他前世就是研究民族考古的。
这一世,虽然做了民族考古的逃兵,但,未来谁规定他就不可以做这个方面的研究?有白槿这样一个合作对象,也不错。
至于周雅琴,就随缘了。
这姑娘也不是非要考上不可。
对于她来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剩下吴宗麟,苏亦没啥建议,人家的路都给铺好了。
最后就是沈明。
也没啥好说的,都工作好几年了,他想要考研,不是报考哪个导师哪个学校的问题,而是如何平衡考研跟工作之间的关系。
苏亦接下来的几天也都是往中大跑,不是过来玩的,而是继续拜访各位师长。
在中大除了梁钊涛教授外,他还需要拜访的容庚跟商承祚两位老先生。
之前在广州,来去匆匆,没机会登门拜访,这一次,肯定不能错过。
此前,苏亦不认识二老,或者说没跟二老有过交际,但不代表他就跟二老没啥关系。
前世,他在广美读书教他们古文字学基础课程的老教授就是曾经是二老的学生。
苏亦的古文字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非要论师承的话,苏亦也勉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