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恍然。
对于苏亦这个说法,沈明四人也不算一无所知。
国内的社科不受重视,由来已久。
这也是他们当初报考大学的时候,会优选选择文史哲的原因。
但这么系统的解剖顺理一个学科在国内教育史上的变化,还是第一次。
白槿感慨,“民族学还是真是命途多舛,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一步步坠入深渊了。”
“是不是深渊不好说,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之中,国内已经没有民族学的身影了,学术研究也不会主动去提及‘民族学’这个词汇,这是大家的一种共识。从这一点来说,你们就知道去年冬,梁先生带着杨鹤书、陈启年两位老师去首都拜访各位专家,给《中国民族学概论》的编写开多场研讨会,为什么会遭到那么多老专家的反对了,这就是老一辈学者在对待民族学研究认知上存在的偏差。”
“这么说起来,梁先生就是孤胆英雄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推动这事?”
周雅琴望着苏亦,小声问道。
她突然降低的声音,让苏亦觉得好笑,“没有那么恐怖,梁先生又不是傻子,现在都已经是1979年了,基本国策早就确定了,都已经开始对外开放了,也开始恢复跟西方的交流了,那么学术自由也肯定逐渐开放。梁先生也是一种试探。”
“试探?”白槿眼前一亮。
这姑娘似乎嗅到某种阴谋的问道。
苏亦笑,“我猜测的哈,你们说,为啥梁先生是从民族学开始,而不是从人类学开始?原本人类学的名头太大,民族学好歹有民族研究作为托底,此外,你们不要只看到有专家反对,其实,支持恢复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界泰斗,大有人在,具体是谁,我就先不说了。”
“都有谁啊?”
“苏亦你都给我们说说呗。”
“苏亦,你这样你讨厌了,话说一半留一半,没你这样的。”
苏亦问,“真想知道?”
四人点头。
苏亦笑,“行,那我就继续说,其实,支持的学界泰斗我前面以及提及过了。”
“杨志成先生?”
众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梁钊韬先生的老师。
苏亦点了点头,“杨先生肯定支持,不过杨先生并不担任领导职务。”
“那还有谁啊?”
“很多,其实,为了恢复中大人类学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