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学界,遂全面转向边疆和少数民族研究。这也为什么,之前梁先生他们去首都开会,会被其他专家呼吁继续研究民族问题而不要重提‘民族学’,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咱们国内是不允许搞资本阶级民族学的。”
“自1950年起,政府启动民族识别工作,大规模的调查从195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64年,至1979年也就是今年还没有完全结束。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全国各地申报的400多个民族成分被归纳识别为56个民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科学地辨别清楚国内的民族成分。”
“我的天啊,原来我们国家56个民族,是这么来的啊?”
苏亦点头,“是的,以前咱们中大还有疍家民族问题研究,后来它划入汉族以后,这个方面的研究就结束了,很多民族问题也是一样,56个民族的划分就是根据苏维埃民族学的方法方式来划分的,这个方面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建国初期的十多年,确实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
“咱们还是说回研究生的事情吧,这方面越说越远了。”
苏亦笑,“1956年,民族学院研究部分出部分人员组建中央民院历史系,其中设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并招收副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部本身则继续从事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7年,开始筹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基本队伍,即调中央民院研究部成员组成。这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大致让你们了解一下,学民族学可以考哪里研究生。”
“重点还是1957年以后,你们想了解这部分变化可以看梁钊韬先生的文章《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有了比较具体的论述。”
“此外,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国际环境迅速变化,同一阵营的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包括民族学界的交流全部停止,这样一来,民族学研究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波及,原本全面学习的榜样也就不存在了,甚至连从事这一模式研究的民族学学者也受到影响。此时,中国的民族学实际上已无处安身。”
苏亦点头,“当时有人提出,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民族研究完全取代了民族学。中央民院历史系原有民族学教研室,在当时是中国高校中唯一用民族学命名的教学机构,后来也改成民族志教研室。当时,直接用民族问题研究来替代替民族学研究。从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学科——民族学在国内已经名存实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