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日子就难过了。”
说到这里,他感慨,“这一年来,我没少听到社会各种传闻,说要取缔在校的学员,甚至,我们这些当年的毕业生,在单位也隐约受到歧视,只能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他叹气,“其实我也想考研究生,不为别的,要是能摘掉工农兵学员这个称呼,对于我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苏亦还真没想到他会这样的心路历程。
社会普遍上对工农兵认可度不高。
这不是社会的刻板印象,而是工农兵学员大部分基础确实不行。
中大方面,苏亦不太了解。
在北大,这批学员跟高考进来的老三届也有着很大的隔阂,可以说在学校都泾渭分明,活动都不相互参与,甚至在食堂吃饭都分成两派。
他们在学校的存在感不高,风向改变以后,担心会被清算,只求能够顺利毕业,也不怎么惹事,反而参加高考的老三届更加张扬。
作为特殊年代的既得利益者,风向一变,就跟惊弓之鸟一样,也是可以理解。但沈明已经毕业了,还参加了工作,没想到这货还有这样的心结。
苏亦只能鼓励,“沈哥你想太多了,不管是取缔工农兵学员的在读资格还是取消你们已经毕业学员的毕业证都是讹传,这种荒唐的传闻不可信。这么庞大的群体,国家不可能乱来的,至于歧视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介怀,沈哥你很介意这事的话,继续考研即可,你跟你吴宗麟他们仨不一样,不需要政策照顾,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只要有这个心气,随时随地都可以报考。”
见到沈明欲言又止,苏亦继续说,“而且,你的竞争者也不是他们,跳级报考的学生极少,你的竞争者大部分是你们这批学员,大部分都是同类,谁也不存在先天优势,拼的就是努力,至于72年之前的大学生年纪已经很大了,他们的琐事更多备考的时间更短,也不是主要群体,这么一分析,你就有自信了。”
谁都想好事降临自己的头上。
然而,却啥都不愿意努力,自哀又自怜。
如果沈明是这样的货色,苏亦才懒得废那么多口舌。
好在这货还有救,他望着苏亦,“被你这么一说,我就豁然开朗了!”
又望向白槿仨人,“我的问题解决了,轮到你们了。”
周雅琴立即说,“我们的问题就太多了,感觉哪里都是问题,该选什么学校,该选哪个导师都好纠结。”
本小章还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