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请一个历史文化区域。
其实,这事后来江门就是这么干了。
把台山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新会区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都列入市第一批海丝史迹保护名录公布。
然而,那是后来为了申遗才搞出来的“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史迹。”
现在嘛,肯定不行。
因为新会还没并入江门,但可以联动起来。
如果政府足够重视的话,未必不可以提前申遗成功。
这个方面广州的准备工作就比泉州差很多。
当然,这些是后话。
苏亦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发现大家没反应,忍不住提醒道,“嗯,各位叔叔伯伯,我的建议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这一刻,老爷子这些门生故吏,望向苏亦,满是感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亦可以啊,不愧是北大的高才生。”
“果然去首都学习回来的,跟中央的专家学习,就是不一样。”
“估计再过几年,小亦毕业也会省里工作了。”
“恭喜,老校长啊,家中出了个麒麟子。”
各种捧场的话,再次如大雪纷飞。
老爷子笑骂道,“这小子心野的很,他想留在首都,不想留在省里,不然早去中大读书了,我也不会一年难得见他一面。”
副馆长说道,“中央好啊,听说咱们官冲古窑址发掘的时候就是有中央的专家才给确定的,不然,也没法确定。”
“还有这回事?”有人问。
苏亦也好奇。
副馆长说,“对啊,61年的时候,咱们新会官冲古窑址被发现,就是省文物管委会跟省师院历史系的师生亲自过来发掘的,当时,咱们新会文教局、政协也派人参加了,当时我也在。发掘出瓷片以后,也不好判断年代,后来把文章寄到首都,才有专家判定为唐代的。”
听到这话,苏亦就忍不住笑了。
故事经过口口相传,确实变样了。
就算亲历者也一样。
新会官冲古代窑址,苏亦不陌生。
新会读书人很多,但古代遗址并不多。
其中官冲古窑址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处。
它不是1961年发现的,而是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