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有闲着,主办方还安排大家去参观吉大校园,校长都亲自过来接待大家,苏亦又来活了,他是随行摄影师,而吴镇武则变成他的摄影助手。
忙活了一个下午,到晚上,则有一个晚宴,跟后世的冷餐宴不一样,就是食堂聚餐。此外,吉大这边还在大礼堂鸣放宫举办联欢会,师生们在上面载歌载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此,整个研讨会圆满落幕。
苏亦也很荣幸地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学会第一届的创会会员,他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就算如此,苏亦他们也没有立即返回北大,因为他们一行,还需要在吉大考古专业做一场学术报告。
不仅邹恒、高铭两位先生需要参与,他也不例外。
谁让吉大考古专业的创始者张忠培先生是北大自己人呢。
他跟高铭先生,还有之前做周原报告的徐锡台先生是北大同班同学。
又跟俞伟朝先生一样,都是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吉大,不然,估计也要留校北大。
作为考古学界的大佬,日后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苏亦听过张先生太多的传闻。
只不过他一直有个疑惑,就是为什么张先生当初副博士毕业,既不留校北大又不去考古所,却被分配来吉大?
这是什么原因?
最大的原因,还是组织分配。
然而,组织分配也是领导决策的。
这一次过来长春,苏亦才从高铭先生的口中得知,张先生之所以被分配到吉大,也跟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他当初在北大师从苏秉琦先生,研究新石器时期考古,同时,他也为林耀华讲授“原始社会史与少数民族志”做过助教。
因此,后世提及张先生的师从,总会提及苏秉琦、林耀华两位先生。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原因之一。
张先生跟高铭先生是同班同学,跟俞先生又是同为苏门师兄弟,跟邹恒先生也不陌生,他之前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还参与了邹先生主讲的“商周考古”部分内容的讲授和《商周考古》部分章节的编写。
这些年,为了创办吉大考古专业,他也没少跑北大。跟北大诸位师长的关系,非同一般。
苏亦第一次在南湖宾馆,见到这位老学长的时候,满是感慨。
前世,他研究考古学术史的时候,这位先生的可以说是绕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