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的陪都,都有它们浓厚的文化氛围,只有长春是当年日俄战争后夺得南满铁路附属地,是南满铁路上的一个纯商业城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着浓厚的日式文化氛围。
作为当年满洲国的新京,曾经的亚洲最大城市,长春的城市建设规划,也相当不错,虽然很多规划项目都只是留在计划当中,但是底子弄的不错。
可以说,长春几乎是一座从无到有的近现代殖民城市,在国内含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区域并不少,比如各个地区的租界。
然而,长春是特殊的。
它可以说从零开始规划的大型城市,是一座具有博物馆意义的殖民城市。
因此,就算到了78年,整座城市建筑基本上还保持着三四十年代的原貌。
建国忠灵庙看不了,苏亦又想到伪满皇宫,结果一打听,这里面成为长春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博物馆在十年间已经撤消,还没有恢复建制,再加上,当面被当作军营,遗址内部遭受到严重破坏,也没啥好看的,而且没有陈列品,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没啥好看的,再加上距离确实有点远,就算挤公交来回也要两个多小时,苏亦也就打消这个念头。
忠灵庙在航校营区里面当作仓库用,伪满皇宫变成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的厂区,那么其他的建筑呢?
总该有合适看的吧?
当然有。
比如伪满时期的“第一厅舍。”
现在的作为市委大楼的伪满“第一个厅舍”还没有拆除。
所谓的“厅舍”,也就是当年的政府办公类建筑,属于日语称呼,也叫“官舍”或“官厅”。
是兴亚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兴亚,兴亚,振兴亚洲,伪满期,日本鼓吹“大东亚共荣”的政治口号,妄图从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侵略中国,其狼子野心也充分在伪满时期建筑风格上体现。
“兴亚式”建筑风格(“帝冠式”“满洲式”)作为一种模式,成了当年的长春的官方主要建筑的主样式,也使得长春跟东京一样,成为唯二的兴亚式建筑的集中区。
如果研究建筑史,兴亚式建筑就是最好的载体,它见证了日本对各个地区的侵略,所以,韩国、港台地区也有少量的兴亚式建筑,不过最多的还是长春,没有被拆毁的,差不多有四十多处。
要研究这段历史,在长春读书,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