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小子,深藏不露啊。
有这种感觉的,除他们之外,还有一同前来的李家浩。
没有来之前,他在北大就听说过苏亦的名字,都知道他们这一届的,历史系来了一个天才少年。
不仅在历史系深受欢迎,在他们中文系也是如此。
一开始,李家浩还以为传闻多少有些夸大。
一路上,苏亦也表现得规规矩矩,完全就是一个腼腆的少年,哪里曾想到他初露锋芒,就如此惊人。
这个时候,苏亦的文章写的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至少经过这次研讨会以后,他在古文字学界,算是彻底出师了。
因为在会场侃侃而谈,在黑板上不断演算的筮法的少年,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是他们的老师。
因此,等苏亦意犹未尽的补充完毕,看着众人脸上古怪的表情。
苏亦就知道,秀得有些过了。
赶紧收功。
按照考古学界的习惯,考古资料在正式报告发表前暂不引用,因此,他真要利用认知优势去一鸣惊人,也不好使,不能继续浪了,不然就露馅了。
然而,他这一补充,让张政烺先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散会后,还对着高铭先生直夸,教的好。
苏亦只能傻笑。
他完全就是借用。
不过是挪用前世看过的张政烺先生的成果,而且还是一知半解的补充说明。
就算如此,也足够让与会学者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现场那么多学者,对古代筮法完全陌生,他不仅懂,还能过说得头头是道。
在这个方面,已经远胜众人。
这种情况之下,他不出名,怎么可能。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在北大学考古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