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组负责人,曾率队踏查元大都遗迹,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众人恍然。
故事继续。
“赵先生晚年,为研究调查元大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那时,赵先生一直试图弄清一个问题:举世闻名的元大都是否还活在现存的北平中?经过文献研究,现场踏勘,赵正之认为,东西长安街以北的街道基本上是元大都的旧街。奈何,62年,先生突然患上肺癌,无力写出他的研究成果,先生心急如焚,不想带着遗憾离世,当时,在宿白先生的建议下,我负责记录先生的口述文稿,每周到医院一次,记录赵先生的口述,历时两月。到最后他说话,声音都哑了,他也实在没力气了,秋天就故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这里,徐先生怅然若失,遗憾之色,溢于言表。
文史楼的阶梯教室内,也是一阵沉默。
好在徐先生也没有让这种氛围,蔓延下去。
他继续说道,“实际上,我刚才所讲的观点都是来自于当年我记录整理的赵正之先生遗着《元大都平面规划复原的研究》,66年的时候,本应在《考古学报》上面世,杂志都印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装订,便被当废纸处理了,未来有机会的话,我尽量让它发表出来,让同学们可以有机会阅读,以告慰赵先生的在天之灵。”
也不知道哪一个学生突然鼓掌起来,瞬间,教室就被掌声湮灭了。
此前稍微略显沉闷的氛围,也消散殆尽。
这时,徐先生说道,“当然,大家也不要有遗憾,赵先生的遗着可能会稍晚一段时间发表,然而,我们的《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1972年的时候,已经发表在《考古》的年度第1期。同学们,可以去观看。”
然后,就有同学喊道,“看过了。”
徐先生意外,“可以啊,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对咱们元大都考古工作还是很关注的嘛,据我所知,学校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吧。”
有学生回答,“是小师兄,跟我们讲解的。”
徐先生望向站在讲台旁边的苏亦,笑了笑,“嗯,苏亦同学幸苦了。”
说着,朝他招手,“要不,你来跟同学们讲一讲?”
讲啥啊。
他才不班门弄斧呢。
不过抛砖引玉,还是可以的,于是他说,“要不,徐先生跟我们讲一讲,元大都发掘的具体过程吧,同学们都好奇在发掘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