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系的学生,一般都是有计划借阅的。”
“啊!”
惊喜来得太突然了。
“小师兄,怎么回事,清华怎么有收藏,咱们北大没有?太遗憾了。”
听到这里,同学们突然有些不忿起来了。
有人同学猜测,“难道是因为梁思成先生?”
苏亦摇头,“应该不是,整个中轴线测绘项目跟清华跟梁思成先生没啥关系,反而,跟咱们北大关系匪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众人就来劲了。
苏亦解释,“其实,整个测绘项目,北大有不少的师生参与,1943年底,时任北大工学院建筑系的系主任朱兆雪先生还邀请营造学社的邵力工和北大工学院讲师冯建逵等带领部分学生,也参加了此项古建筑测绘项目。因此,北大建筑系这边应该有部分测绘图。”
“那怎么又跑去隔壁的清华了呢?”有同学不不解问道。
不需要苏亦回答,就有同学反问,“咱们北大还有建筑系吗?”
众人恍然。
52年院系调整,清华文史类专业并入北大,北大工科类专业自然也并入清华,建筑系也不例外。
兜兜转转,原来是怎么回事。
苏亦笑,“有这样的渊源,同学们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借阅。”
“小师兄呢?”
苏亦笑道,“我等你们借阅啊,到时候,我不是可以看了吗?”
噗嗤!
瞬间,现场哄笑起来。
苏亦无辜,“没法子,我不认识清华建筑系的人。”
又是一阵哄笑。
新的问题又来了。
“那小师兄,你是怎么看到永定门的图片的?”
汗,这个问题,怎么还跳不过去呢。
望着提问的尹晋南,苏亦无奈,只好继续瞎扯,“与BJ城中轴线重要古建筑测绘工程同时,北平都市计划局还特聘时任教于北大艺术学院的俄国画家毕古列维赤进行描绘BJ古代建筑的油画及水粉画创作。毕氏的画作并非完全写实,而是带有一定的写意成份,这使得画面更为紧凑迷人。此番创作自1936年一直延续到1948年,画作后归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保存。后有部分画作被送至南京展览流入台湾,现存台湾大学美术馆;而留在BJ的画作……”
听到这里,众人双眼放光。
尹晋南直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