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以可俯瞰故宫全景而为人称道。
甚至,景山还是崇祯皇帝的自缢的地方,尤其是那棵歪脖子树,直到1967年才被人砍掉。
普通人,能够从书中了解到这些内容已经非常难得了。
那么作为历史系的学生?
仅仅是如此,是不够的。
起码要知道景山是怎么来的,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也要知道它的出处是引用诗经里《商颂·殷武》的“陟彼景山,松伯丸丸。”。
啥意思呢?
就是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通过诗歌名目,就算不知道原文也知道这是一首描写商朝武丁时期的诗歌。
从这点,进而可以联想到盘庚迁殷,武丁中兴这些历史名词。
景山的命名自然是引用。
那么更近一步呢?
自然可以读一些清代的史料。
比如吴长元的《宸垣识略》,为啥读这书呢。
因为这书,记录了BJ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
要研究景山的话,可以用里面的原文,“一名万岁山。在神武门北,为大内之镇山,高百余丈,周垣二里。”
这句话很清晰的告诉世人,景山为什么会有万岁山、镇山这些称呼,也明确的标出它的地位位置、高度以及范围。
苏亦为啥要说这些呢?
他提及《商颂·殷武》跟《宸垣识略》,不是为了卖弄学识。
完全就是因为他把大家带过来景山,除了观景之外,还特意带领大家作一次关于“BJ中轴线”的实地调查报告。
后者,才是此行最为重要的目的。
BJ中轴线,全程7.8公里。
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景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
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BJ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苏亦选择景山万春亭作为第一站,并非临时起义。
一是之前跟黎新叶她们参观故宫,就约定有机会登山看景。
这不,机会就来了,当然不能错过。
二是仅仅带历史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